坐骨神经痛,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若此疾病在康复阶段未得到及时且稳定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其他身体组织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这种疾病存在着干性与根性的区别,它们虽然在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症状和治疗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坐骨神经痛的区别。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以坐骨神经路径和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大部分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局部和周边结构的刺激与损伤引起的,我们称之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而少数患者则是原发性的,即坐骨神经炎。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听到医生提到根痛和干痛,它们实际上就是坐骨神经痛。但根据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的部位,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
对于根性坐骨神经痛,其受累部位位于椎管或神经根管。患者常感到腰骶部和腿部疼痛,腰椎棘突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会沿着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排尿等动作都会加重疼痛,并可能产生相应的感觉障碍和反射变化。脑脊液检查也会出现异常变化。
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受累部位位于椎间孔外,最常见于盆腔出口。患者常感到四肢坐骨神经某一段的放射性疼痛,臀部以下的坐骨神经行走方向有压痛,但腰椎棘突旁并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排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并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也无异常变化。
由此可见,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虽然都表现为坐骨神经路径和分布区的疼痛,但在治疗时必须进行区分,不能混为一谈。临床治疗需高度重视辨证施治。还应注意区分臀部和大腿背部的其他疾病,如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等。这些疾病虽然也会有局部疼痛,但并无感觉障碍、肌力丧失、反射丧失等神经系统体征。
对于坐骨神经痛这一疾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细节,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只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才能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