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活动受限:疼痛引发的反射性肌肉痉挛是主要原因。轻度状况表现为活动略显僵硬,脊柱后伸和向受影响侧弯曲时,活动限制尤为明显;病情较重者则卧床不起,翻身困难,甚至日夜跪卧。这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表现。近年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种病症。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究竟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
腰腿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有创伤、感冒或过度劳累的病史。腰痛逐渐加重,并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甚至排尿时,疼痛加剧。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当腰部再次扭伤、受凉或劳累时,症状会再次复发。反复发病使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期延长,发作间隔缩短,甚至无明显缓解期。
腰椎姿势异常也是一大表现。腰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可导致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后凸。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凸,大多在患侧,少数在健侧。
腰椎活动受到局限。轻度表现为活动略显僵硬,脊柱后伸和侧弯时更加明显;重度患者则完全卧床不起,翻身困难。压痛和放射痛也是典型症状之一。在椎间隙旁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会放射到患侧下肢,甚至足跟和脚趾。通过检查患者的椎位4-5间隙和采取5-骶1间隙椎旁,可以判断受累椎间隙的位置和情况。直腿抬高试验和阳性强强试验也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下肢皮肤感觉、肌力和反射变化也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突出的椎间隙压迫腰神经根会导致受影响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肌肉力量和反射异常。这些异常表现为小腿外侧、脚外侧和拇趾皮肤感觉麻木等。因此患者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了解这些症状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我诊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症状加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