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症乃耳鼻咽喉领域的常见疾病,尤其在春夏之交高发。因春天万物复苏,各色花卉绽放,花粉过敏的情况尤为普遍。关于过敏性鼻炎,人们往往存在诸多误解,下面将为大家解析过敏性鼻炎的常识。
关于“治不治无所谓”的观念。部分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发作时稍作应对即可,过后便无大碍,无需专门治疗。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长期不当治疗更可能导致中耳炎、嗅觉减退甚至哮喘等严重病症。
有些人将过敏性鼻炎误认为是感冒。春秋两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频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季节变化或饮食不当导致的感冒,仅自行服用感冒药,导致病程拖延,甚至全年鼻塞、流涕。
部分患者因长期鼻塞而滥用减充血剂。一天内使用次数过多,累计可达5至10次。这类滴鼻剂因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及易产生反弹现象,是药物性鼻炎的主要诱因。建议使用时,疗程不应超过三天,每日滴鼻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还有患者过早停药的问题。许多患者仅在症状出现时服药,一旦症状缓解便停止治疗,导致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甚至加重。专家建议,对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都应坚持治疗1至2个月;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则应在季节开始前提前用药,治疗时间不少于两周。季节过后也不能立即停药,需继续服药两周左右。
为了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指南。药物治疗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药的出现,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主要有抗过敏药物、局部激素药物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其中抗过敏药物和局部激素药物尤为重要。积极的生活保健亦不可忽视:避免接触过敏原、冬季保暖、佩戴口罩、常做鼻保健操等,都能有效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希望广大过敏性鼻炎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重视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避免接触过敏性动植物,注重个人卫生防护。正确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管理过敏性鼻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