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在分娩后会发现新生儿出现了病理性黄疸。这对于许多新父母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黄疸如果不能自然消退,通常需要药物治疗。那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下。
让我们关注溶血性黄疸。这种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以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或B型的情况最为常见。这种情况下,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ABO溶血都会出现在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身上。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溶血的发病率为11.9%。这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会逐渐加重。
接下来是感染性黄疸,这种黄疸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损害肝细胞功能。宫内感染是病毒感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而败血症黄疸则是细菌感染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性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存在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还有阻塞性黄疸,这种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常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这种类型的黄疸会在1-2周或3-4周时出现,并逐渐加深。大便颜色会逐渐变浅,甚至变成白陶土色。
还有一种特殊的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的情况。这种黄疸的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的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水平可达到10-30mg/dl。如果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会在高水平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如果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胆红素水平会明显下降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再次上升。
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父母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严重时可能导致核黄疸,预后效果差,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父母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就医。每一个宝宝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健康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