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从诊断到理解
冠状动脉,无论是健康的还是受到粥样硬化损伤的,都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这种缺血可能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肌梗死和猝死。尤其对于50岁以下的女性和青少年,在心理压力和寒冷刺激下出现的急性心肌缺血,应首先考虑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
心电图的表现是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线索。在痉挛发生时,ST段会有一过性的变化。穿壁性缺血时ST段抬高,相应的导联ST段压低。对于局限性内膜缺血,我们会观察到ST段的压低。在痉挛发作时,R波可能增加并增宽,严重时,R波的降支和升高的ST段几乎融为一体。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一过性Q波。如果心肌梗死是由持续痉挛引起的,那么心电图将显示出典型的梗死图形。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工具。当正常冠状动脉出现一次性狭窄或完全闭塞,或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出现进一步的狭窄或闭塞,并且这些现象在服用扩冠药物如硝酸盐或钙拮抗剂后迅速消失或自行消失,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痉挛。
激发试验是诊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冷加压试验是通过反射刺激交感神经,诱发冠状动脉收缩。而试验则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通过注射刺激冠状动脉痉挛。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冷加压试验简单易行,但敏感性较低。而试验则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使用时需要充分准备心肺复苏的设备,因为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脏核素检查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心肌灌注造影,我们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痉挛时相应部位的缺血区有核素灌注不足性缺损。当痉挛得到缓解时,心肌灌注会有所改善。
理解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是救治心肌疾病的关键一步。每一个可能的线索都不应被忽视,从心电图的表现到冠状动脉造影,再到激发试验和心脏核素检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