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保持活力,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长期坚持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户外活动,不仅能使我们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多活动可以助力血液中的钙更多地保留在骨骼中,有效提升骨骼硬度,大大减少骨折风险。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钙磷的正常代谢,进一步巩固骨骼中的钙质。
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更需注意安全。在人多的场所或车流量大的地方,应尽量避免活动。当下雨、下雪或地面结冰时,务必留在室内以防摔倒骨折。日常行走中,也要避免爬梯子或走陡峭坡道,以防不慎跌倒。如有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可借助拐杖或他人协助行走。夜间起床前,建议在床边稍作休息,让腿部肌肉“热身”,避免改变姿势时突发低血压。
饮食也是预防骨折的关键。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早期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有利于消瘀消肿。后期则要注重选择能调补肝肾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一旦怀疑骨折,应立即就医。在转移过程中,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对于不同部位的骨折,固定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上肢骨折可用木板固定,长度需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下肢骨折则可用长木板绑扎受伤肢体。脊柱骨折应平行移至木板上固定,颈椎骨折则需用沙袋垫住头部两侧以限制头部活动。如有出血,先用清洁布包扎伤口,再使用止血带结扎。止血带的结扎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应放松1-2分钟,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固定后需密切观察受伤肢体的皮肤颜色和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轻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