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瑞是一个健康的小学生,突然出现了晕倒和抽搐的症状。这让他的父母倍感焦虑,但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了癫痫等疾病的可能。这时,一位富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提醒他们,这可能是儿童情绪障碍引起的并发症。
儿童情绪障碍常常在儿科首诊中被忽略。由于症状的多样性,医生在躯体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可能会走弯路。实际上,这种病并不罕见,其中包括分离性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等类型。在临床上,这些类型常常不易分清,且有重叠现象。
一些性格内向、神经性行为偏差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例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较少、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在学校生活中遇到负面事件,可能会直接导致情绪障碍的发作,并伴随其他类型的情绪障碍重叠表现。当父母在孩子发病后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仅会在多家医院反复就诊,还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不合理要求,这可能导致孩子获得心理利益或象征价值,使强迫症状长期存在,歇斯底里发作持续发生。
对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首先需要建立医务人员和患儿之间的良好关系。重点是要打消孩子“因发病而取得心理和实际利益”的念头,并采取暗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暗示治疗的效果。临床治愈并不能完全防止今后的再次发作。必须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中的弱点,并对其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和矫正,以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障碍。
作为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许多父母认为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是他们的责任,但事实上,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关注。父母不妨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也许可以避免像瑞瑞这样的儿童情绪障碍,避免心理疾病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