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面临的健康挑战也日益增多,其中之一就是低血压的逐渐普及。低血压,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过低。这一病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其背后原因也各不相同。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权威专家的解读,深入了解低血压的原因及分类。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心室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而舒张压则是心室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压。通常认为,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汞柱,舒张压60-90mm汞柱。当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90mm汞柱,舒张压低于60mm汞柱时,我们称之为低血压。低血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晕厥、心肌梗死等都属于急性低血压。
我们来说说体质性低血压,也被称为原发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的症状可能完全无症状,或者仅表现为疲劳、心悸等。体质性低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体位性低血压,也被称为直立性低血压。当正常人从坐或躺的姿势站立时,收缩压会暂时下降,但舒张压保持不变,且通常在30秒至40秒内恢复正常。若血压下降超过50毫米的汞柱,并且长时间无法恢复,则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长期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后。
低血压还可能源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慢性营养不良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肝炎等;还有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包积液、严重二尖瓣狭窄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对高血压有所了解,却往往忽视了低血压的存在。希望通过上述专家的解读,大家能对低血压有更深入的了解。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早日恢复健康。低血压虽然不及高血压那样广受关注,但同样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毕竟,健康无价,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