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在肝脏扮演着核心角色,肝脏是它发挥作用的舞台,当然它还会渗透至心脏、骨骼肌乃至肾脏的部分区域。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范围是在0~120U/L之间。当谷丙转氨酶的数值偏高时,往往暗示着肝脏的损伤。无论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明显升高,还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隐匿性侵袭,都会使这个指标失去平衡。甚至在某些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的增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只是轻度增高。
深入了解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我们发现,激烈的运动、熬夜导致的休息不足、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发作,都可能引发肝损伤,从而导致转氨酶升高。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也是谷丙转氨酶升高的诱因。
当胆囊炎和胆石症急性发病时,患者常常体验到的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也会伴随转氨酶偏高的现象。而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同样可能导致这一指标的升高。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引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不适和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虽然药物或中毒引起的转氨酶偏高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大多是暂时的,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也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节制饮酒,肝脏将承受巨大负担,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严重时同样会走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境地。对于谷丙转氨酶的监测与防治,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