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老天津卫就有一种传统小吃——蛤蟆吐蜜,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诱人的外观。这种烧饼因以豆沙为馅,在烤制过程中,豆馅受热膨胀,从烧饼边上的自然开口处溢出,仿佛蛤蟆吐蜜,因此得名。这一美味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就已记载了“烧饼做法”的雏形。而蛤蟆吐蜜,亦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的佼佼者,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制作工艺方面,蛤蟆吐蜜堪称讲究。选用优质面粉,加水搅拌成面团,经过饧发后,将其揉搓成长条,再分成均匀的剂子。接着,每个剂子都包裹入满满的豆沙馅,收口后压扁,特别注意将收口处朝外。这一步是为了让烤制时豆馅能从开口处自然溢出。随后,面坯周边沾上水,再撒上香脆的芝麻,放入烤箱,经过一定时间烤制,即可出炉。
出炉后的蛤蟆吐蜜,其外表令人赏心悦目。金黄色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的豆沙馅香甜可口,二者的结合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一传统小吃,不仅是老天津卫人们的挚爱,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每当咬下这酥脆的一口,都能感受到老匠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蛤蟆吐蜜,这个充满故事的名字,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记忆与情感。无论是清晨的一份早餐,还是午后的一份小憩,它都能为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味蕾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