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医者如何维护自身安全的议题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召集了北京医疗界和卫生法律界的代表,共同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的问题。这一议题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现实背景。
北京同仁医院的一位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琪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两年前,他的同事徐文主任不幸被患者砍伤。如今,诊室内备有辣椒水等防御工具,一旦遭遇危险情况,医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自我保护。在此背景下,医师协会呼吁为医生提供防卫培训,并将掌握防卫技能纳入医生等级考试的范畴。医院应加强安检制度,确保犯罪分子无法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医院,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医生的安全,也是为了保障其他患者的安全。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宇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医患矛盾的增加有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当前医院确实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医生的生命安全。在诊室内设置报警按铃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医疗界的文件、声明中不应将患者群体作为假想敌,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理性、友善的。医院加强安检和配备保安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安全,而不是把所有患者都视为潜在的威胁。医生与患者应该共同反对暴力行为,共同维护和谐的就医环境。
此次座谈会上的讨论内容引发了广泛共鸣。医生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在救治病患的同时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只有医生的安全得到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新京报的报道,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议题,为构建和谐就医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