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包拯真的能先斩后奏吗-正义的背后是

《包青天》中的“三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御赐之物,威震朝纲。这三口铡刀在剧中的出现,几乎意味着除了包拯本人,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被超越大宋法制规则,先行斩首再向皇帝奏报。

这样的情节,无疑展现了包拯的公正无私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深入剖析,这样的设定其实源自小说《七侠五义》。在小说中,钦差大臣奉皇命出巡时,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并非常态,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在和平时期,像包拯那样常态化的权力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讲究权力制衡的时代。在刑侦、抓捕、审讯、复核、执行等流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包拯那样全权干预。宋朝的审讯流程繁琐复杂,需要多个法官共同审理,互相制衡,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最终,由联合机构出具判决书,所有参与审判的法官都需要签字。在这样的制度下,像包拯那样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包拯在影视剧中的形象,狠角色无疑,他能够无视规则,连皇帝的面子都不买。他打赵官家、打龙袍的情节让人看得血脉贲张。那都是小说和影视剧的演绎。真实的宋朝审讯流程中,没有人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这样的设定,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展现一个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形象。

《包青天》作为一部影视剧,其情节和设定都是为了展现包拯的公正无私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历史上的宋朝审讯流程并非如此,真实的宋朝更讲究权力的相互制衡。我们在欣赏《包青天》的也要明白其中的情节大多源于小说和影视剧的演绎,并非历史真实。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