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面对压力选择战斗或逃跑?科学家找到脑内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周江宁研究组取得了重要发现,破解了一个深埋在脑中的谜题——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战斗或逃跑”选择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一发现登上了《神经元》期刊,引起了科研领域的广泛关注。

当面对压力时,每个人或每个生物都会面临一个基本的抉择: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逃避?这种选择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周江宁研究组经过长达八年的深入研究,终于找到了决定这一选择的关键——那就是内侧前额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神经元。

通过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药物遗传学和在体显微成像等技术,科研人员发现这些CRF神经元在压力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小鼠处于负性压力,例如悬尾、强迫游泳和社交竞争挫败等情境下,这些神经元的活性会发生变化。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科研人员发现凋亡或抑制这些神经元会增加小鼠的被动应对行为,而激活它们则促进主动应对。

除了基础研究外,这一发现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个体在长期负性压力下的不同反应,可以分为“抵抗型”和“易感型”。那些“易感型”的个体,在长期的负性压力下容易发生心理或身体功能紊乱,甚至精神疾病。有趣的是,研究发现,通过选择性激活这些CRF神经元,可以显著提高“易感型”小鼠的主动应对行为,使它们更倾向于“抵抗型”,并且这种效应具有持久性。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压力应对行为抉择”这一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也为治疗和改善负性压力相关的紊乱和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期待未来科学家们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帮助。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