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世之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挺身而出,揭竿而起,于1644年攻陷北京,明朝的统治由此终结。随后,向清军投降的山海关守军使得清军得以南下。清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对于一切抵抗都施以残酷的烧杀抢掠政策,导致无数生灵涂炭。
面对清军的虎狼之势,南明王朝内部却忙于内斗。史可法史公力主和谈,呼吁共同抵御外敌,但马士英却坚持宁死不屈,宁愿死在清兵手里也不愿妥协。最终,史公只好退守扬州。
1645年5月13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清军试图招降史可法等人,但遭到了坚决的拒绝。于是,清军开始了长达七天的围攻。扬州城的陷落虽然短暂,但过程极为惨烈。史可法在城上布下了新式外国重炮,一旦清军进入射程就全力轰炸。然而清军不惧生死,炮火猛攻城墙西北角后一举冲上城头。弓箭手们拼尽全力还击,但仍无法阻挡清军的进攻。
在清军猛烈的攻势下,扬州城一度岌岌可危。史可法亲自从北门炮台奔赴南门指挥作战,但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最终史可法自刎未遂被清军活捉。面对多铎的劝降,他仍然坚守忠诚与正义的信念,最终被英勇就义。他的牺牲激励了人们为正义而战。尽管扬州城已落入清军之手,但清军仍然以不听劝降为由下令屠城。这场浩劫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亡人数。当幸存的人们走出藏身之处时,他们被清兵捆绑在一起,用长矛刺死。即使躲在垃圾堆中的人也难逃一死。这场大屠杀一直持续到5月25日豫亲王多铎下令封刀才结束。据焚尸册记载,这场浩劫中被屠杀的人数竟然高达八十多万。这场悲剧性的历史大屠杀成为了后世警示的见证和人们心中永远的痛楚记忆深刻在历史长河中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