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的蓝图规划中,一场关于食品工业的革新正在悄然展开。就在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手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更是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
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我们要深入梳理、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堵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管合力。全程监管、无缝衔接是我们的目标,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受控。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心存疑虑。为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我们要提高重点行业的准入门槛。粮食、油脂、肉类、饮料、水产品、果蔬加工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亟待制定和完善。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生产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地方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落实责任,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能力建设。而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的健全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必须得到落实。
为此,各地要大力投入对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建立更为完善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确保每一环节都有据可查。基层相关部门的检监测能力将得到提升,支持食品安全检验设备的自主化,推进我国检验设备的产业化发展。我们需要配备与培训符合要求的检测专业人员,保障各监管部门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等经费,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
这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