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大知名品牌速冻食品相继被检测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人类的重要病原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被称为“嗜肉菌”的病菌属于葡萄球菌属,能引发多种严重感染。在此背景下,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征求意见稿)》更加受到社会关注。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最大变化是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由不得检出调整为限量检出。这一改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对此,卫生部积极回应称,新标准的制定更加符合国际食品微生物采样检测要求,是科学合理的。
我国现行标准《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GB19295-2003)一直严格执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零检出要求。卫生部在今年9月公布的《速冻面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由定性检测转向定量检测的新方案。根据新标准,每批产品抽检的五个样品中,至多只允许有一个样品每克生制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在1000至10000个之间。
这种改变背后的考虑在于,老标准所采用的微生物定性检测方法,只能通过一个样品来判定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这种采样方案和限量规定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新标准的出台旨在与国际上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和管理方式接轨,为食品安全提供更科学的保障。
这一调整无疑是在食品行业和消费者之间引发了热议。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的是更加严格、更加透明的食品安全标准。而新标准的出台,正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强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