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普遍的胃部疾病,常常伴随着恶心的感觉,而呕吐则相对较少发生。那么,慢性胃炎是如何引发恶心,甚至导致呕吐的呢?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当慢性胃炎的炎症影响到胃幽门管附近时,可能会引起幽门管的功能失调。幽门是胃通向十二指肠的门户,正常情况下,当胃蠕动推动食物到达幽门时,幽门会开放,允许食物顺利通过。在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幽门会保持关闭状态,导致胃腔压力升高。这种压力的变化会反射性地刺激呕吐中枢,使人产生恶心的感觉,严重时便会导致呕吐。
除此之外,一些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同时患有慢性咽炎或慢性食管炎。这些部位的周围神经较为丰富,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恶心的感觉。
对于因慢性胃炎而产生的恶心和呕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例如,口服胃复安或吗叮琳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恶心和呕吐。
当慢性胃炎的病情恶化时,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干呕或呕吐,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贲门是胃与食管的连接处,通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当发生剧烈恶心或呕吐时,胃内的压力会突然升高。当高压气流从贲门喷出时,可能会造成贲门处的粘膜撕裂。
这种撕裂引起的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0%左右。出血量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病例可能仅有少量血丝,而严重的病例则可能出现大出血,甚至休克和死亡。诊断此病主要依赖病史和胃镜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的病人,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除了上述并发症,慢性胃炎的呕吐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对于这些问题,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得到缓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慢性胃炎及其相关并发症,我们推荐读者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