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喝酸梅汤测出“酒驾”引争议

近日,网络上关于一些网友在食用某些食品或药物后,如酸梅汤、藿香正气水等,在开车时竟然被测出“酒驾”,引发了广泛的热议。难道这些日常食品真的会让人陷入“被酒驾”的尴尬境地吗?针对网友的疑惑,专家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面对这样的疑问,河南省疾控中心的主治医师张玉林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测定司机是否饮酒或醉酒,主要是通过检测其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对于酸梅汤、蛋黄派、腐乳、果啤等食品,其中虽然含有少量酒精,但在正常食用情况下,这些食品中的酒精含量是不足以导致酒精超标的。

张玉林也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检测标准的问题。如果检测标准过高,可能会导致食物中和代谢物中的微量酒精也被视为饮酒。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检测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其次是测定仪器的敏感度问题。不同的测定仪器有不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过于敏感的仪器可能会在酒精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就显示饮酒,而特异度高的仪器则可能导致敏感度降低。如果因为正常食用上述食品而被测出“酒驾”,那么很可能是检测标准或仪器存在问题,而不能简单以科学依据来衡量。

张玉林医生进一步建议,如果食用了可能引起困倦的药物,如抗感冒药、镇静剂等,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车。他强调,查酒驾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健康。酒后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人的神经敏感度会降低,事故风险增加。任何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食物和药品在服用后,都应尽量避免驾车。

专家提醒广大网友,遇到类似情况不必过于紧张。在食用可能含有酒精的食品或药物后,如果被测出“酒驾”,应该理性对待,并了解清楚检测的标准和仪器的准确性。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建议尽量避免在食用可能影响驾驶能力的食品或药物后驾车。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