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有些人为什么刮不出“痧” 教你走出刮痧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刮痧这一传统中医养生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刮痧作为自己的保健方式,在刮痧的热门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误区。

刮痧,这一源于民间的古老疗法,以其独特的手段——使用硬物器具或金属针具在皮肤上刮、挤、揪、捏,达到激发经络、平衡阴阳、舒筋活络的效果。很多人在刮痧时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认为出痧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中医专家指出,过度追求出痧颜色反而可能导致身体受损,刮痧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刮痧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有些人认为刮痧可以随意进行,但实际上,刮痧是有适应证的。如果不符合适应证,盲目刮痧可能会加重症状。例如,对于气滞血瘀者,刮痧可以疏通经络,但对于气血两虚者,刮痧可能会加剧气血不足的问题。

那么,哪些人群不适宜刮痧呢?容易疲乏、面色苍白、气血不足的人群,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容易出血的人,皮肤有破损的人,急危重症患者,孕妇的腹部以及有骨折的部位都不宜刮痧。刮痧时要注意时间掌握,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刮痧不能来回刮,而应单方向刮拭。由于刮痧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两次刮痧之间应间隔5~7天。

刮痧是通过刺激皮肤及经络,达到扶正祛邪、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效果的一种诊治方案。正确的刮痧方式应该是:用刮痧板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出痧的多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和数量。

想要通过刮痧进行保健养生的朋友们,除了注意以上内容外,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刮痧知识。正确的刮痧方式不仅能达到养生的效果,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在选择刮痧作为养生方式时,我们应该寻求专业中医的指导,确保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