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政坛,一场关于总统健康状况的风波正在上演,其剧烈程度堪比过山车。一度被传出的消息显示总统罹患了甲状腺癌,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担忧。报道的手术结果证实,总统所患的甲状腺肿瘤实际上是良性的。美联社报道中提到,医生在手术前难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必须在手术中切取部分甲状腺组织后,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事实上,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手术切除甲状腺肿瘤后,才发现自己的肿瘤是良性的。这引发了一种感叹:为何不能提前确定肿瘤的性质,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如何减少误诊呢?
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甲状腺结节。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甲状腺癌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近年来,随着甲状腺B超检查在常规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检测出来。青少年中的发生率高达1.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上升。
造成甲状腺结节的原因复杂多样。颈部的受照射史,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受照射史,是目前已知的甲状腺癌高危因素之一。缺碘或过量摄入碘、情绪波动以及女性雌激素分泌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为了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甲状腺癌家族史、颈部放射史等。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以及细针穿刺检查等都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仍无法确定结果的病人,可以结合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将确诊率提高到85%以上。
对于那些被确诊为良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每隔6至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如果在劳累后,结节体积迅速增大,应尽快进行复查。及早发现、科学诊断、合理治疗是保障甲状腺健康的关键。让我们关注甲状腺健康,共同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