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愈加注重饮食健康。铝元素过量摄入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广泛关注。长期铝摄入超标,就如同慢性,悄悄侵蚀我们的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卫生部近期对含铝食品添加剂进行了修订,旨在确保国民的铝摄入量在安全的范围内,以维护公众的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铝无处不在。专家揭示,面粉及面制品是我们膳食铝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北方地区,由于面食消费量大,有六成居民的铝摄入量超过了安全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食物中的铝主要来自于含铝食品添加剂,如钾明矾和铵明矾。
过去,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人们用明矾来净化水源。如今,明矾则被广泛用于改善食物的口感。比如在制作油炸食品时,加入明矾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让面食在受热后更加膨大。然而研究显示,为了达到最佳的膨大效果,油条的明矾添加量往往会超出安全范围。除了油炸食品,许多商家在制作蛋糕、馒头、包子等松软多孔的糕点小吃时,也会使用一种名为泡打粉的东西,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氢钠和明矾。
盐渍海蜇皮和海蜇头等水产品也是经常添加明矾的食品。添加了明矾的食品,口感会更加滑弹。这也带来了铝摄入过量的风险。
膨化食品中的铝含量问题尤为突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次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居然达到了三分之一。对于7-14岁的儿童来说,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膨化食品因其松脆的质地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含铝膨松剂则因其价格低效果好而被厂家广泛使用。
面对这样的现状,卫生部决定在新标准中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以保护儿童的健康。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国民健康的高度负责,值得我们期待更多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