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怪笑的独特故事:从皮笑肉不笑到癫痫的诊断之旅
笑容,是喜悦的传递,是心灵的沟通。对于那位命运多舛的14岁江苏女孩小雯来说,笑容却给她带来了长达14年的痛苦。一种特殊的“怪笑”,每天皮笑肉不笑,让她苦不堪言。
小雯的“怪笑”并非出于自愿,而是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这种奇怪的现象就伴随着她。家人曾以为她是乐天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笑”变得越来越怪异。
3个月大时,家人就发现小雯的“笑”似乎不受情绪的控制。有时在大人没有逗她的情况下,她就会突然呵呵地笑起来,而且每次笑起来下巴都会剧烈抖动。但很快,她就会恢复正常,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怪笑”愈发频繁。到了7岁,每次“怪笑”都会让小雯感到左脸抽搐得厉害,虽然意识清醒却无法控制。而现在,这种“怪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学习。
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小雯的“怪笑”被确诊为癫痫的一种特殊表现——痴笑性癫痫。这种癫痫是由下丘脑错构瘤引起的,是一种先天性的微小肿瘤。通过神经影像学MR等检查,医生发现了病因。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而小雯的癫痫表现并不典型,容易被人忽视。医生提醒,对于这类疾病,明确诊断非常重要。患者及其家属应提供详细而完整的发作史,这有助于准确诊断。
经过立体定向丘脑射频热凝治疗,小雯的“怪笑”终于得到了控制。但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多留意孩子的变化,警惕类似症状的出现。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像癫痫这样不典型的病症,它们常常带有隐匿性,容易被人忽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及时就医检查。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