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入境处对协助内地孕妇来港分娩的中介人展开法律行动。
一名女被告在沙田裁判法院面临多项指控。她自2010年起从事协助内地孕妇来港分娩的工作,包括陪同产前检查、预约床位和旅馆等,每次服务收费数百至数千元。她最近的行为却让她站在了被告席上。
在去年的某个时期,这名女被告持普通通行证来到香港,为一名内地孕妇在医务所付款,这违反了其签证的逗留条件,即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紧接着,上个月在落马洲口岸入境时,她向入境处人员声称不认识一名内地孕妇,但实际上她是陪同该孕妇来港的。她承认这是为了避免因说出真相而被拒绝入境,因此向入境处做出了虚假陈述。
这起案件并非一般的违反逗留条件案件,裁判官认为其性质相当严重,要求控方提交进一步的证据和资料。
为了阻止不符合资格的“双非”孕妇(即丈夫和配偶均无香港居留权)来港分娩,香港特区最近强化了执法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防止“双非”孕妇滥用公立医院急诊科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官方数据,过去半年平均每周有30至40宗相关个案,但现在过去三周内平均每周降至10多宗。
港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日前明确表示,正在检讨明年非本地孕妇来港分娩的名额。根据本地孕妇的需求,这些名额可能会被降低甚至完全取消公立医院的配额。这一消息无疑给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渠道来港分娩的孕妇敲响了警钟。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平衡本地孕妇权益与外来孕妇需求的广泛讨论。香港的入境政策、医疗资源和公共服务将如何调整以适应这一新的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