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杭州垃圾焚烧选址为难 日均8400吨垃圾围城

杭州市垃圾处理难题与市民抗议垃圾焚烧厂建设

杭州市面临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压力,垃圾焚烧处置已成为市政管理的重大挑战之一。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近年来垃圾量持续增长,若不增加新的垃圾处理设施,杭州将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杭州市委、市表示充分理解公众的担忧和反对声音,但对于“邻避思维”——即欢迎建设垃圾焚烧场,但不要建在我家门口的态度,也让在选址上陷入困境。

中泰乡,这个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秀美乡村,以竹笛和苗圃产业闻名,茶叶品质亦不逊于西湖龙井。近日这个乡村成为城市垃圾处置难题的焦点。杭州市规划在此地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问题。

该项目的建设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5月10日上午,中泰乡及附近地区的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了规模性聚集。杭州市对此高度重视,常务副市长徐立毅表示将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努力将此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余杭区方面也表示,项目在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才会开工。

现场秩序一度陷入混乱,聚集人员封堵了交通要道,造成交通中断。有人趁机打砸车辆、围攻殴打执法管理人员,多名民警、辅警和群众受伤,警车和社会车辆被掀翻。经公安机关处置,现场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余杭区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已发出通告,要求涉及此事件的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该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规划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在杭州市网站上公布的文件中,该项目的建设已经得到了的明确支持。如何平衡垃圾处理需求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切,成为面临的一大挑战。徐立毅表示,将继续对该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学习各地的先进做法。

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公众需求之间的冲突。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垃圾问题,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和社区和谐,是每一个城市面临的挑战。杭州的案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提醒我们在推动城市发展的也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启杭州西部垃圾焚烧项目的选址之旅,同时启动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工作。这一重要任务,标志着杭州对于垃圾处理的决心与行动。

随着九峰项目的即将启动,当地的中泰乡村民开始感到忧虑。他们担心,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今年3月底,杭州市规划局的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告中明确提到,未来杭州的垃圾处理主要区域将位于西部片区,包括西湖区、拱墅区、余杭组团、良渚组团和瓶窑组团,日均处理规模达到惊人的2973吨。

进入4月,杭州再次放出重磅消息:中泰乡将建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据规划显示,该项目一期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200吨,二期更是跃升到5600吨。如此巨大的处理量,一旦项目完成,这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个消息如般在人群中炸开,“垃圾围城”的忧虑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项目的公示阶段,更是让当地村民的情绪激化。他们担心焚烧产生的二口恶英会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威胁。不仅如此,他们还担心每天大量的垃圾清运车会给城西部已经紧张的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问题更是让他们忧心忡忡。

九峰垃圾焚烧厂附近有四个村庄,接近2700户的人家都可能面临搬迁的问题。南峰村古村落和中桥村新农村的建设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世外桃源”梦想是否将因此破灭?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村民们感到无比焦虑。

杭州市并没有对此置之不理。他们召集专家进行解释,试图消除民众的担忧和顾虑。杭州市表示,焚烧厂的选址规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和对周边交通、市民生活的影响。他们承诺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施设备。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高工翁仕龙表示,在特定的焚烧条件下,二口恶英的排放指标是可以达到国家控制标准的,甚至达到欧盟2000标准。杭州城投九峰项目的负责人也对此表示,他们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焚烧技术和烟放控制。

目前,九峰垃圾焚烧厂项目仍处在前期规划公示阶段。余杭区发布通告表示,这是杭州市的重点环保项目和民生项目,在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并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他们承诺将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杭州市的决策者理解公众的担忧,对这种“欢迎建垃圾焚烧场,但不要建在我家门口”的“邻避思维”感到左右为难。他们深知,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在现场考察时表示,要推进项目建设,既要速度快,又要标准高,努力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生态化和产业化。

如今,“垃圾围城”已成为杭州城市管理的难题之一。这项决策的执行将会影响到每一个杭州人的生活,希望决策者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平衡各方利益,为杭州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今年一月,杭州市办公厅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旨在推进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13至2015)。根据市域东、西、南、北的布局,杭州正加速九峰项目以及建德梅城和临安城市垃圾填埋场等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近年来,杭州主城区的生活垃圾每年增长量维持在约10%。今年第一季度,杭州每天的生活垃圾产量已达到惊人的8吨。而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最高一天的生活垃圾量更是达到了9700吨。这一增长趋势对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回顾2013年,杭州市区的日均垃圾处理量为8456吨。其中,四个垃圾焚烧厂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其日均垃圾处理量已达到设计日处理量的极限。尽管天子岭填埋场在2013年承担了市区的大部分垃圾增量处理任务,但其容量亦有限。该填埋场在2007年规划设计时,预计可使用24年半,但根据现在的垃圾产生速度,预计仅能用5年。

根据《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2008至2020年)修改完善稿》的预测,到2020年,杭州市区每天将产生12000吨垃圾。如果不增加新的垃圾处理设施,杭州将面临严重的“垃圾围城”问题。

杭州市城管委固废中心主任张束空曾对媒体表示,杭州主城区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对比国内外的垃圾处理方式,主流已是焚烧,填埋为辅。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形势,杭州需要寻求更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以确保城市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更多相关新闻值得人们关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