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研究发现:吃糖如抽烟般会上瘾

研究者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物实验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糖具有让人上瘾的特性。这种糖瘾的产生是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糖分摄入会影响体内荷尔蒙的平衡,使得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导致人们越吃越上瘾;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不断刺激大脑发出摄入糖分的渴求信号,就像烟瘾一样无法自拔。

过去五十年间,全球糖消费量激增三倍,这一趋势导致了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肝病等疾病的爆发式增长。每年因此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全球总死亡人数的近十分之一。论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内分泌学家Robert H. Lustig教授警告说:“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糖的危害甚至与烟酒相当。Robert指出:“糖是多数现代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却至今保持着无害的公众形象。”除了产生空热量导致发胖外,糖分还会干扰人体内的激素,向大脑发送“继续摄入”的信号,使人上瘾。糖还会引发代谢综合征,导致多种疾病。

关于糖分的危害,论文的另一位主要撰写人、加州大学社会医学教授Laura Schmidt强调了几个关键点。现在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疾病。这些富贵病的元凶除了烟酒外,就是含有大量糖分的饮料及垃圾食品。大多数人误解了糖为何会引起慢性疾病。真正致命的是糖的毒性作用引发的代谢综合征,而非肥胖等间接因素。糖在肝脏中代谢,会转化为脂肪,提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摄入过多糖分会对身体产生与酒精类似的健康危害。

面对糖对健康的影响,部分已经开始采取行动。Robert教授建议参考烟酒采取干预手段,限制含糖食品的销售和税收。美国已有至少20个州市议会正在考虑这项税收提案。

除了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外,糖还会对牙齿造成损害。早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全球戒糖。砂糖的过量摄入容易引起龋齿,特别是蔗糖(即白砂糖)对牙齿的损害最为严重。糖分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而不及时清理,就会导致细菌滋生,产生乳酸,腐蚀牙齿表面形成牙洞。

从小就被告诫的少吃糖以防蛀牙的建议是有科学依据的。吃糖并不会直接导致蛀牙,但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的糖分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对牙齿造成损害。为了健康,我们需要明智地对待糖的摄入,保持警惕并做出健康的选择。高糖饮食的多重影响:从牙齿到肌肤

牙齿的保护膜大约每隔12小时形成一道屏障,具备修复和抵抗细菌的功能。当牙齿表面附着糖分时,这层保护膜会将糖分形成的酸性物质包裹其中,使得牙齿受到侵蚀。日复一日,牙齿的保护膜层层叠叠,糖分沉积的地方逐渐形成菌斑,最终导致蛀牙。

除此之外,高糖饮食对眼睛健康也有潜在的威胁。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高糖饮食是近视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运动等因素并列。尽管摄入糖分并不一定会导致近视,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摄入糖分较多的人群中近视的比例较高。

糖还会加速肌肤的老化。皮肤科专家指出,经常摄入糖分会导致皮肤油腻、易长青春痘,甚至引发脂溢性皮炎等问题。当皮肤出现这些问题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甜食。长期摄入糖分还可能加剧毛孔粗大,使肌肤显得老态。研究还显示,糖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沉积物,导致色斑形成,使人看起来更老。

那么,我们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糖呢?世卫组织建议,每日摄入的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在日常甜食中,这一限制很容易被突破。一大勺果酱、一罐可乐、几块饼干或一支冰淇淋就可能包含超过10克的糖。

对于红糖、果糖是否同样对人体有伤害的问题,营养专家表示,红糖和白砂糖本质上是一样的,红糖只是蔗糖提炼过程中的简易处理产物,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天然食品中的糖分如砂糖橘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种类,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来确定它们对人体的影响。但内分泌科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来说,过多摄入含糖食物仍应谨慎。

高糖饮食不仅可能影响牙齿健康,还可能对眼睛和肌肤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健康,我们应该留意食品中的糖分含量,并适量控制糖的摄入。在选择食品时,可以关注营养标签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估计糖的摄入量。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取天然食品、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无糖食品:健康的选择还是风险的存在?

张片红主任为我们了无糖食品的真面目。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无糖食品”的普遍理解存在误区。在国际定义下,真正的无糖食品并不是完全不含任何糖分,而是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等。那么,这些食品中需要含有什么呢?答案是必须含有相应的糖的替代物,如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

张主任强调,对于国内营养学界来说,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对于牙齿健康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具有明确的好处。这种食品能减少龋齿和摄入过多糖分的风险。在我们国内市场上,有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并非如此。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商家选择使用安塞蜜、甜蜜素、糖精等高效甜味剂来产生甜味。这些甜味剂的用量极少,仅需几克便能达到食品的甜味标准。为了凑足食品的体积和口感,商家可能会加入其他成分,这无疑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那么,我们真的想吃甜食时应该怎么办?张主任给出了建议。你可以选择纯度在70%以上的黑巧克力,只需品尝一点,便能满足你对甜食的欲望且减少摄入量。不太甜的水果、栗子、番薯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质和纤维素,能帮助稳定血糖,给你持久的饱腹感,从而转移你对甜食的过度兴趣。

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选择时,要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无糖食品,什么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健康饮食的选择需要我们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明智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美食的保障自己的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