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医院:为牟利给新生儿喂奶粉 致奶粉上瘾排斥母

介绍“第一口奶”:一场婴儿、医院与奶粉企业的博弈

每年我国新生婴儿超过两千万,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依赖奶粉喂养长大。央视网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部分医院和医护人员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与奶粉企业勾结,操控新生儿的“第一口奶”。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对婴儿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国家为了规范婴幼儿奶粉市场,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曾出台《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婴儿出生后的头六个月内,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进行销售宣传。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遭遇挑战。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奶粉企业利用金钱手段贿赂医生和护士,试图通过控制新生儿的“第一口奶”,让孩子对自家品牌的奶粉产生依赖。这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更是对婴儿健康的不负责任。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抢占市场,这些奶粉企业甚至不惜投入巨资,腐蚀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道德底线。

在天津这家医院的妇产科,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刚出生的婴儿被护士送来的奶粉所喂养,而家长对此却毫不知情。当记者询问起新生儿喝的是什么奶粉时,家长们都表示不清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奶粉是医院统一安排的,没有必要过问。

这家医院的护士告诉记者,里面的孩子都由医院统一安排喂养统一的奶粉。对于医院在奶粉喂养方面的“包办”服务,家长不但毫不知情,而且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当记者提出想自备奶粉时,护士明确表示不可以。

据这位护士透露,医院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楼层,给孩子喂不同的奶粉。这一做法让人不禁怀疑,医院是否在利用家长的信任,为奶粉企业谋取利益。

一位曾经在多美滋奶粉公司工作过的销售主管道出了其中的内幕。她透露,奶粉企业会向医院送钱,以达成合作默契。在天津市场,各个楼层甚至被奶粉企业瓜分,如果给的钱不合适,很可能下个月就会失去合作机会。

这份打款明细的曝光,让我们看到了奶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采取非法手段。而医院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更是对婴儿健康的不负责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呼吁家长们在孩子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六个月以上以保护孩子的健康权益。揭示多美滋与医院的隐秘交易:新生儿的“第一口奶”背后的利益链

近日,一份多美滋公司给天津各家医院的医生打款的“明细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详尽的清单,记录了今年一至七月份该公司给医生的打款情况。其中,不仅有医院和医生的名字,还有银行卡号和打款金额。

经过记者的粗略统计,多美滋奶粉给每位护士、医生的款项从几百元到一万元不等,而每个月的汇款总额更是高达三十万左右。这些资金的真实用途,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赞助费决定第一口奶”,这句话并非空谈。这些出现在奶粉厂家打款明细上的医生护士,他们的行为似乎证实了这一点。多美滋公司通过赞助学术活动的方式,与医护人员建立联系。所谓的学术活动,实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赠送“赞助费”、“车马费”等方式,与医院建立利益关联。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仅仅是医生,一些普通护士也在和奶粉企业合作赚钱。他们通过推荐奶粉品牌,赚取相应的提成。在这个利益链条中,新生儿的第一口奶,成为了医院和奶粉企业谋取利益的工具。

记者调查过程中,一位护士坦言,她们手中有推荐权,如果愿意赚取外快,便会向家属推荐特定品牌的奶粉,每罐奶粉能获取50元的提成。在一些医院的小卖部,各种品牌的奶粉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而销售情况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推荐。

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愤慨。医院和医护人员本应是守护新生儿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今却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为奶粉企业谋取利益。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违背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

小卖店老板透露,护士推荐奶粉后竟然能获得厂商给予的丰厚回扣,这不仅激发了护士们的积极性,奶粉厂家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出了五折优惠,每月还有一千元的额外收入。

早在2008年,最高法、最高检就出台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回扣,将依法以受贿罪定罪。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些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却为了个人利益,将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抛之脑后,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出卖了起码的医德。谁来维护医疗秩序?谁来保障新生儿的权益?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

为了争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奶粉厂家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利润呢?我们采访了一位曾担任某品牌天津区销售总监的行业人士。

他表示,如果不进行宣传并推销奶粉,公司的销售业绩将面临停滞。因为公司的业绩指标年年增长,老板们对市场份额的要求极高,希望公司品牌能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尽管卫生部曾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六个月内不得进行奶粉销售宣传,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被置若罔闻。

这位业内人士坦言:“现在的做法根本不符合规定。宝宝一出生,无论妈妈是否有母乳,都会直接给孩子喂食奶粉。这样会导致宝宝排斥母乳,改变口感,让宝宝习惯这个品牌奶粉。”为了让孩子养成食用自己品牌奶粉的习惯,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奶粉,控制婴幼儿的“第一口奶”仅仅是这些厂家的第一步。他们还会在婴儿出院时赠送奶粉,并通过电话推销的方式持续推广。这些奶粉厂家掌握的产妇电话等信息全部来自医院。

如果这样还不能确保婴儿对奶粉的依赖,奶粉厂家还会使用更激进的方式。这位前任销售经理向我们展示了奶粉厂家掌握的产妇资料,包括产妇电话和孩子的出生日期。在产妇出院之后,奶粉厂家就会以产后服务的名义给她们打电话,告诉她们孩子已经习惯了他们品牌的奶粉。考虑到孩子已经适应,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继续使用。这种做法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还可能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新生儿的权益。同时家长也应该警惕奶粉推销的诱惑选择最有利于宝宝的方式哺育新生儿让他们健康成长。母乳喂养的珍贵时刻:自然赋予的免疫之源

在育婴领域经验丰富的于莎莎看来,除非面临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以奶粉代替母乳作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这初生的七天,母亲的乳汁犹如生命的琼浆,能为婴儿的身体筑起一道天然的抗菌屏障。错过这一时期,就如同失去了摄取母乳最宝贵营养的黄金时机,而这一失,无法弥补。

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高劲松对此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表示,母亲身上的带菌状态,肠道的菌群环境,与孩子有着奇妙的共鸣。孩子通过母乳喂养,不仅能够满足生长需求,更摄取到了母亲传递的免疫球蛋白,这宛如一道保护屏障,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选择给刚出生的孩子喂养奶粉而非母乳,便剥夺了婴儿在体内建立免疫系统的宝贵机会。这样的做法可能直接导致婴儿出现腹泻等症状。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孩子习惯了奶粉的便捷与美味,他们可能会抗拒更为营养丰富的母乳。

喂养过程中的费力与奶粉的便捷形成鲜明对比。孩子习惯了奶瓶的轻松吸吮后,再尝试吸吮母亲的乳汁时,往往会因为需要用力而显得不情愿。而母乳的吸吮刺激对母亲而言同样重要,缺乏这样的刺激可能导致奶水分泌减少,使得婴儿更难获取母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婴儿可能完全拒绝母乳,只能依赖奶粉喂养。这不仅是对婴儿健康的一种忽视,也是对母亲与孩子间天然联系的一种割裂。

让我们珍视母乳喂养这一刻,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母亲的乳汁不仅是生命的滋养,更是爱的传递。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一无可替代的天然营养。(来源央视网)更多关于母婴健康的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