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记者6省访谈展现中国消防员真实现状

聚焦哈尔滨大火:年轻消防战士的勇敢与牺牲

1月3日,哈尔滨大火现场,消防员在倒塌的楼体中进行生死搜救。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消防战士的勇敢与牺牲。

1月2日,哈尔滨大火的熊熊烈焰中,五位年轻的消防战士在灭火时遭遇建筑倒塌,英勇殉职。他们是当下中国消防员伤亡的缩影。据《人民公安》报道,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平均年龄仅为24岁。

哈尔滨太古小区居民郑忠磊回忆起火灾初期,消防战士们手足无措的情景。他们匆忙赶到火场,面对浓烟与烈火,显得茫然无助。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救援中。

这些消防战士被郑忠磊称为“孩子”。他们的名字和年龄被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最小的赵子龙只有18岁,最大的杨小伟也不过22岁。他们的牺牲,让人痛惜。

“这是当下中国消防员伤亡的缩影。”一位福建省消防总队的专家如是说。制度上需要如何减少这样的牺牲。为何牺牲的消防员都如此年轻?一位参与哈尔滨大火救援的哈尔滨消防支队指挥官陈平介绍,一线消防部队主要由年轻人组成,因为他们正处于征召年龄。但这些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培训和专业化教育。

陈平还透露,尽管新兵在入伍后有一年的基础知识、设备和消防技能的训练期,但由于义务兵服役期只有两年,许多新兵在训练数月后就被迫上火场。许多新兵甚至不知道基本的灭火常识。

被采访的现役消防战士反映,他们的训练时间往往不足,这让他们在火场上面临巨大的危险。他们呼吁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在面对火情时能够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应对。

每一次火灾,每一次牺牲,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责的坚守。让我们向这些年轻的消防战士致敬,同时也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安全与福利,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权益,减少悲剧的发生。哈尔滨火灾中的英雄赵子龙,在消防队服役仅一个月,便在这场悲壮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在这场灾难中,赵子龙的身影如同其他无数英勇的消防员一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永恒记忆。

一位来自福建的消防员透露,新兵们初入火场,往往对危险缺乏足够的认知。在火场墙根下,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是火场中最危险的地方之一。班长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指挥灭火,还要保护新兵的安全。即使是有经验的班长,面对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也难免遭遇危险。其中一位班长为救新兵而被砸伤,甚至在多年后再次遇到类似情况再次受伤。正如这位福建消防员所言,“没有积累,‘怎能有经验’?”经验的积累对于消防员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安全,更是整个消防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现役消防战士的服役期通常只有两年,这使得他们在实战经验的积累上相对有限。陈平表示,即便是经过短暂培训的赵子龙,可能无法迅速判断复杂的火情和危险信号。对于许多复杂火灾场景,即便是入伍两三年的消防战士也可能难以应对。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需要了解各种火灾类型、建筑结构和火灾动力学原理。在上海盛华景苑小区大火中,消防员遭遇的“回燃现象”便是典型的例子。消防专家指出,消防员在现场情况分析上的不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外,多位受访的消防员还反映,在火场救援过程中常常受到外行地方官员的干预。这种干预可能影响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消防员的生命安全。陈平参与哈尔滨大火救援时,便认为救火过程受到行政命令干扰,未能完全依照科学方式进行。在火灾现场,官员的决策应当基于科学和专业的建议,而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在哈尔滨大火中,曾有官员提出进入已烧透的建筑进行灭火,尽管遭到现场专家的反对,但仍存在行政干预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区的火灾救援中也时有发生。

这位现役消防战士还提到,在某些工业区的火灾中,由于火场环境的特殊性,消防队员可能面临极大的挑战。例如,在一些罐体着火的情况下,由于罐顶口太小且有风,直升机无法准确喷洒灭火剂。在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可能会提出从罐体底部凿洞的建议,以抽出并运走可燃物。由于现场领导对保护生产物资的要求和对纳税大户的考虑,可能会忽视科学救援的重要性,要求消防队员冒险进行灭火作业。

消防员在火灾救援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险。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还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决策。在救援过程中,应当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确保救援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我们铭记这些英勇的消防员,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在烈火燃烧的战场上,即便是没有爆炸的威胁,高温和浓烟依然构成巨大的危险。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两位英勇的战士挺身而出,他们不惧艰险,顽强地攀爬至罐顶,将灭火剂准确地喷入火源中心。他们的勇敢与坚毅,无疑展现了消防战士的无畏精神和对职责的忠诚。

某省消防总队的负责人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火场上,消防部门常常面临地方官员的干预。从消防验收、日常消防检查到紧急救援行动,他们都必须看地方的脸色行事。这种情况在多个地方都存在,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独立性和效率。为了采购消防装备,消防部队不得不与地方保持良好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这是一座火患重重的城市。由于人手不足,消防员们忙于应对火灾,无暇进行日常的消防检查和火患查找工作。像赵子龙这样的新兵,虽然满怀热情,但对救火技巧几乎一无所知。他们进入消防队仅30多天,仅仅学习了如何穿战斗服、使用空气呼吸机等基本设备。

国内消防员主要由现役兵和合同制消防员组成,其中现役兵占半数以上。陈平所在的消防队全部是现役兵,但由于编制限制,人力一直不足。像赵子龙这样的新兵也不得不走上火线。

发达国家的消防员数量充足,平均每1万人口有10名以上消防员,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为3至5名消防员。中国目前每1万人口只有2名以下消防员,数量明显不足。哈尔滨作为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却只有1000余名消防员,人力短缺问题可见一斑。

各地普遍存在消防员缺乏的情况。湖北地区去年的一线现役消防员只有3人,152个消防站中有近一半未达到满编执勤,缺编人数近3000人。

从2003年起,部分地方开始试水合同制消防员,形式与国外职业化消防员类似。南方某省消防总队的专家表示,尽管已开展了十年多,但合同制消防员目前远未达到当初设想的目的。

面对火患重重的城市,数量明显不足的中国消防员显得捉襟见肘。本次哈尔滨发生的火灾,起火建筑并未通过消防验收,消防通道长期被阻塞。附近居民曾屡次反映火患问题,但却没有得到部门的重视和处理。

在接受采访的近20名消防员表示,由于人手不足,他们面对火灾频发已经疲于应付。对于查找火患,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消防员需要24小时在岗,紧绷神经,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力去进行日常的消防检查。河南、福建、江苏等多地的消防员也表达了类似的困境。他们驻地城市同样存在重重的消防隐患,尤其是在秋冬火灾高发季节,他们忙于火灾现场,根本无暇进行日常消防检查。

消防部门在进行消防检查时还会遇到各种阻力。有些企业会找地方领导说情,给消防检查带来困难。哈尔滨市道外区的金龙商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商厦在装修过程中边营业边装修,曾发生严重火灾导致两人身亡。事故发生后,商户们依然在市场门外搭建临时棚子摆摊经营,存在极大的火患隐患。对此,消防部门表示“顾不过来,也管不下去。”此前取缔商户时,还曾被商户找到地方施加压力。

上一篇:我有病吗?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