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来自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震撼数据揭示,静脉血栓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在美国,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欧洲的情况同样严峻,而在中国,形势可能更为严峻。在这背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教授强调,动起来是防控血栓的最有效手段。那么,为什么动起来如此重要?又该如何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宅在家中久坐不动,血栓可能会悄无声息地盯上你!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之一,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吴巍巍教授指出,孕妇、上班族、长期出差的人以及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血栓的形成有三大主要原因:长时间住院、手术以及长时间不运动。深静脉血栓常常起源于小腿,可能完全阻断静脉血流。初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腿部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可怕的是,无论是否有症状,血栓都有可能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导致呼吸急促、胸痛、心率加快,甚至猝死。这是深静脉血栓最可怕的后果。
如何预防?吴巍巍教授建议,增加运动是减少静脉血栓风险的关键。每个人都有久坐不动而导致血栓的风险,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每一小时,风险增加10%。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吴教授提醒,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家人可以定期帮助按摩双腿,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用充气式按摩椅来辅助。对于久坐、开车或坐飞机的人,应该时不时站起来走动,伸展腿部。即使在工作时无法起身,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勾脚。每坐90分钟就应进行一次,以促进腿部血液流动。
除了运动,日常预防也很重要。吴教授建议高危人群注意预防静脉栓塞,肥胖、有静脉曲张病史、糖尿病、长期不活动及长时间住院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日常多喝水,保持血液水分充足,避免血液粘稠。可以使用专门的按摩椅和静脉曲张袜来辅助预防。
而在抗衰老的道路上,运动同样是最好的伙伴。《明年更年轻》一书指出,坚持运动可对抗衰老,让大脑更有活力。运动能让大脑发出生长信号,对运动能力、思维活动、情绪控制等方面都有益处。一项研究发现,坚持锻炼的人,其大脑会不断生长,新生部分不仅包括控制运动的区域,还有控制复杂思维活动的额皮质。
无论是预防静脉血栓还是抗衰老,运动都是最好的选择。让我们动起来,远离血栓,迎接更健康的生活!运动的力量,赋予生命活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运动的热情,那份坚持让心肺功能逐渐增强,仿佛从“气喘吁吁”的境地跃升至“轻松应对”的境地。这不仅仅是身体的转变,更是生活态度的转变。
北京体育大学的苏浩副教授明确表示,心肺功能良好的人,生活的疲惫感会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威胁也会远离。长期规律的运动能让心脏更为强壮,心肌收缩更为有力。每一次的跳动,都是生命的韵律,都是健康的赞歌。
除了心肺功能,骨骼的健康也是运动爱好者的关注点。人到中年,骨钙量逐渐流失,但仅仅依赖钙片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运动能让骨骼更为坚韧,提高骨骼的弹性和韧性,有效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
更重要的是,运动还是压力的克星。研究指出,运动产生的能量和乐观情绪激发效果,丝毫不亚于药物治疗。运动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脑内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情绪,帮助我们走出抑郁的阴霾,舒缓压力。
而那些热爱锻炼的人,更是实现了“逆生长”。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其肌肉健壮程度可以与年轻人相媲美。他们的生理年龄仿佛年轻了30岁,状况最佳者甚至与20多岁的小伙子无异。他们把健身融入日常生活,将锻炼视为一种爱好,有效地抵抗了衰老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还有“一三五跳绳法”。这是一种轻松健身的方法,不需要大块的时间,每天不到10分钟的跳绳,效果相当于跑步半小时。苟波教授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种方法:“一”是1分钟的快速跳绳;“三”是1分钟后休息30秒,再重复;“五”是指这样的模式重复五次。
跳绳是一种耗时少、耗能大的锻炼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协调性,帮助减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对于上班族来说,跳绳还能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腰酸背痛。
跳绳者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苟波教授提醒我们:跳绳前要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选择适合的鞋子;跳绳时不必跳得过高,避免关节劳损;保持身体放松,防止扭伤。饭前和饭后1小时内不建议剧烈运动,最佳跳绳时间段是下午3点到晚上8点。
运动是生命的源泉,是健康的基石。无论是坚持跳广场舞、骑自行车,还是进行力量训练,“动”起来才是关键。让我们一起投身运动,感受那份年轻、那份活力,让生命因为运动而更加灿烂。(来源:综合自海外版、生命时报,由人民健康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