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历史上真实的爱新觉罗福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宗室亲王、杰出的军事统帅,帝次子裕亲王福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的小编一起走进他的历史世界。

在清朝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正值康熙帝外出巡视之际,北京传来消息,说裕亲王福全病重。康熙帝得知消息后,立刻结束行程,提前返回北京。遗憾的是,康熙帝还未回到北京,福全已经离世。康熙帝悲痛欲绝,亲自到福全的灵柩前祭奠,痛哭不止。他感慨道:“朕幼年丧父,唯汝一兄,而今汝去,朕失一手足矣。”

福全,是顺治帝的次子、康熙帝的亲哥哥。虽然一生都生活在弟弟康熙的影子之下,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抚远大将军王的身份让他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一、先帝问志,愿为贤王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24岁退位。关于他的结局虽然存在争议,但据史书记载,顺治帝是死于天花病毒。他共有8个儿子,皇次子福全在顺治十年出生,紧随其后的是未来的康熙帝。作为顺治帝名义上的长子,福全本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顺治帝最初属意的并非福全,而是董鄂妃所生的四阿哥。四阿哥刚出生便夭折了。此后,董鄂妃离世,顺治帝逐渐消沉,最终病逝。在顺治帝生命的最后一年,能够正经与他交谈的皇子只有二阿哥福全、三阿哥玄烨与常宁。当顺治帝询问他们的志向时,《清史稿·福全传》记载福全回答:“愿为贤王。”而玄烨则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父皇的志向。最终顺治帝接受了传教士的建议将皇位传给玄烨因为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福全虽年长却未得过天花因此无缘皇位

虽然错过了皇位继承但福全在少年时期就已展现出贤明的品质在康熙登基后成为其最为倚重的宗室成员之一兄弟二人的感情极好共同应对朝廷内外的种种挑战

二、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康熙六年索尼病逝后鳌拜把持朝政年轻的康熙帝与辅政大臣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在这一关键时刻爱新觉罗·福全被加封为裕亲王并允许参议朝政两年后康熙除掉鳌拜正式当家做主而福全则被授予议政王大臣头衔成为康熙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共同为清朝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裕亲王福全作为宗室亲王杰出的军事统帅在康熙朝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载史册。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福全作为一位贤王,他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对于熟悉清史的读者来说,福全与康熙皇帝的深厚兄弟情谊,无疑是他们关系中的一大看点。

在清朝入关之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仍是权力核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逐渐从内阁转移到皇家的决策机构。福全被封为亲王并担任议政王大臣,这足以证明康熙皇帝对他的高度信任。从这一角度来看,康熙在与鳌拜斗争时,急需亲哥哥的帮助,而福全自然成为康熙倚重之人。

康熙八年,审理鳌拜一案时,议政王大臣福全主持大局,这进一步证明了康熙与福全在对付鳌拜这件事上的利益一致性。正如那句古言所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封建皇朝中,像康熙和福全这样始终亲密无间的兄弟并不多见。

福全不仅在皇室中威望高,多次组织兄弟入宫看望太后和太皇太后,而且对索、明两党之争避之不及,始终保持中立,深得康熙的信任。他明白,只要他不与康熙对着干,自然能保住一世富贵。可以说福全是位“聪明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王爷。

福全与康熙的深厚兄弟情并非一成不变。以康熙亲征噶尔丹为例,虽然左路大军在福全的领导下初尝败果,但最终围歼噶尔丹于乌兰布通。但就在关键时刻,噶尔丹表面求和,实则趁夜撤军。面对追击战,皇长子胤褆孤军深入,形势危急。此时福全得知消息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为了保全皇子,他不得不下令召回胤褆并放弃追击噶尔丹。然而这一决策却被康熙误解为目无君上、擅自行动。面对康熙的指责和审问儿子的严峻形势,福全选择了承担所有罪责。他深知自己的沉默是最明智的选择。据《清史稿》记载,福全承担了所有罪责后只说了一句:“我复何言?”他的沉默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对兄弟情谊的坚守。

福全与康熙的兄弟情深超越了一般的皇族关系,他们的合作与信任成为了后世典范。虽然历史留下的记载不多,但每一次事件都足以证明他们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的决心。这种兄弟间的默契与信任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康熙皇帝与他的兄长福全:一场兄弟情深与国家大任的较量

在历史的漩涡中,康熙皇帝与福全这对兄弟的故事总是让人感慨万分。面对战场失利,国舅战死的重大时刻,康熙皇帝站在了风口浪尖。他的视角超越了个人情感,看到了亲情与国家大事之间的微妙平衡。福全,作为兄长,面对皇帝的困境,他心中的苦衷与委屈如同沉默的河流,无法言说。他明白康熙不仅是家族的父亲,更是天下人的君上。他选择默默背负一切,为康熙皇帝承担了许多责任。这种深沉的兄弟情谊和家族忠诚让人动容。

回想康熙皇帝亲征的初衷,是为了树立威望。然而出师未捷,作为主帅的他需要承担重大责任。这时,福全再次站出来,他选择憋住心中的委屈,为康熙皇帝背黑锅。这种兄弟间的默契与牺牲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与国家大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

福全的苦衷和委屈,康熙皇帝是否知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康熙皇帝了解福全的心酸和付出,他不仅口头斥责福全几句以示惩罚,更在关键时刻给予重任。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康熙皇帝仍然信任并任命福全为大将。这种信任与重用证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坚定的信任关系。

福全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当了近36年的亲王,这不仅仅依靠血缘关系,更是凭借他的智慧和对家族的忠诚。他的优秀品质和深厚底蕴让人钦佩不已。然而天妒英才,福全在康熙四十二年因病去世,年仅五十岁。这一消息传来让康熙皇帝震惊不已,他亲自前来探望多次,为哥哥的去世而悲痛不已。

葬礼上康熙皇帝抚棺痛哭,伤心欲绝。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人抚棺而泣如此伤心。福全去世后康熙皇帝命人画了一幅他和福全并肩而坐的画像挂在宫中时常缅怀这充分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感情纽带。很多人喜欢把福全和雍正朝的另一位贤王来作比较但笔者认为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福全作为康熙的兄长他对家族和兄弟们的忠诚无可挑剔像一个忠厚的家庭长者一样令人敬佩。相比之下胤祥虽然对雍正忠心耿耿但在处理与其他兄弟的关系时却未能像福全那样展现出兄友弟恭的精神。因此二人相较格局上胤祥或许不如他的三伯父福全。这一深刻的兄弟情深与家国情怀在福全身上展现了孝悌仁义的完美标准符合论语中所强调的孝悌为仁之本的理念。总之福全的贤德令人敬佩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为家族和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