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富有幽默气质的“化学老师”因其在微博上的独特表现迅速走红。他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课堂展示,巧妙地利用水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瞬间“合成”出所谓的“鲜榨果汁”。他的实验警示同学们,所谓的果汁很多时候只是水和添加剂的混合物。
随着气温的攀升,街头冷饮店的生意日益兴隆。各种果汁饮品,如西瓜汁、芒果汁、水蜜桃汁等备受消费者追捧。在南坪商圈的一家名为“快乐魔方”的饮品店,记者亲眼目睹了一杯果汁的制作过程。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过程仅仅需要一分钟。
记者购买了一杯7元的“印度芒果C”果汁。在店内,记者并未看到任何新鲜水果,只见店员熟练地从柜台上五颜六色的盒子中取出一种,舀出一勺粘稠液体,然后加水、冰块并搅拌均匀。不到一分钟,一杯果汁就制作完成了。
当记者询问是否使用了鲜榨水果时,店员坦然表示他们使用的是浓缩果汁,并未使用新鲜水果。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仅这家店铺,其他类似的饮品店也都没有使用新鲜水果。他们制作果汁的原料都是来自浓缩果汁。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鲜果榨汁成本高且制作难度大,很多饮品店选择使用浓缩果汁。这种浓缩果汁是由食品添加剂和水分构成的,其中包括果粉、香精、食用色素等。几乎大大小小的自制冷饮店都在使用这种方法。
在盘溪农贸市场,记者找到了几家销售饮品原料的商铺。在一家名为“品皇食品”的商铺里,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食品添加剂和果汁浓缩液。老板何女士介绍,这些就是街头饮品店的主要原料。
这些浓缩果汁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在一桶草莓果汁浓缩液中,记者看到了多种添加剂的配料表,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但并未看到任何水果成分。几乎所有浓缩液的瓶身都印有“QS”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标志。
何女士还表示,有水果成分的浓缩果汁价格较高,大部分饮品店都不会选择这种产品,而是选择价格更便宜、没有水果成分的产品。
记者尝试用购买的浓缩果汁进行实验。按照瓶身标示的比例,记者用小酒杯倒出一杯芒果口味果汁浓浆,再用同样的杯子量出10小杯纯净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果汁的颜色和味道与外面购买的几乎无异。粗略计算,每杯果汁的成本仅0.3元。
相比之下,如果用新鲜芒果制作同等量的果汁,成本会高出许多,而且制作时间也会更长。对于市民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常喝的果汁背后隐藏着这样的真相。
对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并没有针对这类果汁的具体检测方法和标准。由于这些冷饮店不属于生产企业,质监部门也无法进行管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对于鲜榨果汁没有任何规范标准,对于如何操作以及添加剂的使用比例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这些添加剂的使用完全由经营者自行决定。这一现状不禁让人对街头果汁的安全性产生疑虑。专家建议:合理摄入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格并在适量范围内,对人体并无危害。”汪荣泉主任,西南医院消化科的权威人士,为我们解读了食品添加剂的真面目。食品添加剂的主要职责在于保证食品的保质期、改善其外观、提高营养价值以及增加便利性。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商家和消费者都应持谨慎态度。汪主任强调,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存在,但应尽量减少摄入量,避免长期、集中、大量摄入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尤其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更应格外注意。”
在选购食品时,我们不能仅被其外观所吸引,更应注重食品的安全性。鲜艳的颜色、浓郁的香味,这些都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我们应选择添加剂较少的食品,优先选择天然的食品。
识别勾兑果汁的四大神招
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果汁产品,如何辨别哪些是勾兑而成,哪些是真材实料呢?以下四招助您一竟:
1. 观察颜色:勾兑的饮料颜色通常鲜艳且色泽均匀,而真正的鲜榨果汁颜色则相对暗淡。放置一段时间后,鲜榨果汁容易变色、分层。
2. 嗅闻香味:勾兑的饮料往往香味更加浓郁,失去了果汁原有的天然清香。
3. 尝试口感:纯鲜榨果汁的甜味通常比较淡,若饮料甜得发腻,很可能是添加了大量糖分或其他添加剂。
4. 观察质感:勾兑的饮料通常清澈透亮,而鲜榨果汁则更加黏稠,可能伴有果肉的沉渣,喝起来有明显的果肉感。
在消费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正确识别食品添加剂和勾兑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希望大家能更加明智地选择食品,享受健康的生活。(重庆商报 王松南 刘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