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现状近期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多个调研报告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一区域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更是亟待解决。
调研数据显示,珠三角近三成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其中广州-佛山及其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这些超标元素包括镉、汞、砷、氟等有害重金属,它们难以溶解,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透露,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虽然珠三角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和二级土壤占比较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土壤存在污染问题。与此广东省农业厅的调查也指出了类似的结论,珠三角地区有逾两成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佛山南海、江门新会、广州白云等地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除了重金属污染,化肥污染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曾思坚表示,广东省水稻用化肥量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化肥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面源污染(包括农药等)也对土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们在调研过程中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代表吴青就连发七问,质疑对污染耕地的治理情况。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回应称,虽然目前广东正在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但还未全面展开。
那么,什么是三级和劣三级土壤呢?对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解释,三级土壤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而劣三级土壤则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影响,不适合种植农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重金属污染呢?曾思坚表示,除了工业污染外,土壤酸化程度严重也是导致重金属活性提高的原因之一。他们从多年的监测数据中发现,土壤pH值已经下降了0.33个单位。
面对如此严峻的土壤污染现状,广东省环保厅已经牵头组织制定相关方案,并计划成立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开展典型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要真正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还需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实际行动和措施,以保护我们的土地和环境。优质农田遭圈占,污染阴霾下的忧虑
现场与会人员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提出,在土壤污染问题上,应对相关官员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度。贺优琳爆料称:“在珠三角地区,一些肥沃的土地被富裕人士占据,用于开设农庄,只为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丘杏红也注意到了优质土地的流失问题,“好的土壤被用来建造房屋,而农民则被迫接受偏远且贫瘠的土地。”
解读:土壤污染现状并非想象中那么严重,但需警惕
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专家表示,虽然珠三角有28%的土壤重金属超标,但这只能说明“存在一定面积的污染,但整体而言并不严重”。专家进一步解释,土壤被污染并不意味着农作物一定会受到污染。不同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性强的作物更容易受到污染,并可能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而吸附性弱的则影响较小。
土壤污染的治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国土厅的调查并非以农田为取点,因此“我们尚不清楚每一块土地的污染情况,整体情况尚未摸清”。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条件尚不成熟。
面临的问题:标准落后,需与时俱进
国土厅和农业厅的调查工作都是基于1995年版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原所长万洪富研究员指出,1995年的标准过于陈旧,涵盖的重金属种类有限,有机污染物也只有几种,无法全面反映当前的污染状况。
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广东仍然使用1995年的标准已经太过落后。目前,环保部、国土部、农业部等部门都在部署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调查工作,但由于各部门在调查范围、对象、技术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调查结论的差异和部分重复调查。有专家呼吁需要尽快出台新的标准并进行统一协调。
声音:污染的阴影不仅仅笼罩在耕地上空
一些不愿具名的土壤专家表达了对土壤污染的深深担忧。他们指出,不仅耕地受到污染的影响,住宅用地也同样面临风险。随着城市用地的改变,如化工厂、钢铁厂改为住宅用地时,往往没有进行充分的土壤调查和修复。这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的隐患。珠三角土壤重金属超标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土地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