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44.7%受访者愿捐献器官 六成人不信任捐献体系

纪念碑落成的日子,一场关于生命与奉献的盛会于重庆盛大举行。这一天,重庆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正式落成,吸引了三千市民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那些无私奉献的器官捐献者。

一场社会调查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展开,数据显示,有44.7%的受访者愿意登记成为捐献器官的志愿者。与此也有61.8%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捐献体系存在不信任感。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少贤发出呼吁,倡导建立更为严格和透明的规范和程序。他主张所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院应成立医学委员会,以确保捐献器官的应用不违背道德。

在生命的接力中,一则关于器官捐献的新闻令人动容。一个12岁的男孩因心力衰竭得到了来自一位21岁青年叶劲的心脏移植。在叶劲脑死亡后,他的家人决定将他的肝、肾和捐出,挽救了多人的生命。这仅仅是众多器官捐献故事中的一例,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器官来源问题仍是最大的挑战。

调查数据显示,90后和80后成为愿意登记为捐献器官志愿者的主要群体,合计占到了近四分之三的比例。也有约十分之一的人坦言曾遇到身边亲友需要器官移植的情况。这其中,不乏因器官移植而重获生机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像刘川奇这样的群体,他们在急需器官移植时得到了他人的无私帮助。他们也面临着等待时间长、供体短缺的矛盾。据武警总医院肝移植研究所的医生介绍,目前器官来源主要依靠红十字会和卫计委下属的器官捐献部门,以及患者的直系亲属。许多患者在等待捐赠过程中耗尽了生命的时间。虽然有一些志愿者愿意登记捐献器官,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和健康状态等,真正能够成功捐献的人并不多。尽管有数十万的志愿者愿意捐献器官,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对于那些愿意捐献器官的志愿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决定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自己的器官能用于“器官移植”,以帮助那些急需的患者延续生命。对于未来的器官捐献事业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希望。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吗?很久以前,我就有了捐赠器官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具体的途径。后来,我得知了有一个网站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登记。我只想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毕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在死后被烧掉,不如捐献出来拯救他人的生命。

今年47岁的我,是一位从司令部退休的军人。在2003年,我接受了肝移植手术,术后于2004年创建了“中国器官移植网”。我不知道我的肝来自于哪里,但我深知,作为器官移植的受益者,我深深地感激每一位捐赠者。我建立这个网站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器官移植患者,让他们也能像我一样重获新生。当我离世后,我愿意捐献我的器官,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对于器官捐献,很多人还是存在疑虑和顾虑。有的人担心捐献体系的不透明,有的人担心自己的器官会被滥用。还有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者不感恩”、“法律缺位、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也是他们不愿意捐献的原因。

在宁夏银川,有一位“60后”的贺玉真女士,她觉得死后器官被拿走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她认为,即便是自己同意,儿女也很难接受这种想法。有时候她也会想,如果能将自身的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延续在他人的生命中,也许是一种更好的念想。

浙江理工大学的一位大三学生郭子健,也表示不愿登记为志愿者。他的顾虑更多在于担心自己捐献的器官被如何使用。如果捐献者知道自己的器官被用于不道德甚至非法的事情上,他们还会乐意捐献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人们的顾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陈少贤教授表示理解。他认为,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和透明的程序,人们容易对捐献体系产生不信任感。为了消除人们的顾虑,建立透明的捐献程序、明确的分配路径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打击非法器官买卖、制定捐献法规来监督捐赠过程。

对于器官的分配问题,北京的洪原正认为这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他认为关键在于通过透明的路径和严密的制度来统一双方的预期和稳定局面。同时他也强调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器官的筛查可以让权威部门来做而其他环节则应交给社会组织以提高效率。他也指出器官捐献必须透明和公开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对于这些问题洪俊岭回应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不负责器官分配他们主要负责向公众普及器官捐献知识并进行宣传同时负责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报名属于中间协调方。目前欧美等地区的器官捐献工作相对成功如美国的UNOS负责全美的器官捐献工作。国内正在逐步推进器官捐献的规范化管理国家正在努力改善这一领域的不完善之处。

总的来说消除人们对人体捐献的顾虑需要、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建立透明的捐献程序、明确的分配路径打击非法器官买卖等都是重要的措施。同时我们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努力推进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让更多的人受益。陈少贤强调,为了推动器官捐献事业朝着更加和道德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他提议所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院应设立医学委员会,肩负起制定严格规范和程序的职责。这些规范将经过严格的审查,确保器官捐献的应用不会违背道德。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了唤起大家的共鸣,红十字会、爱心组织和社会相关机构可以发起签名运动,鼓励更多的人成为捐献志愿者。我们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器官捐献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毅然决然的善举。

这种伟大的善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尊重。我们应该将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树立为榜样,让每个人都能以他们为骄傲。通过宣传和教育,我们要让这种正能量在全社会蔓延,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医学委员会的成立和严格的规范制定,将为器官捐献事业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将让这一事业焕发出更加勃勃生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器官捐献事业朝着更加人道、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为拯救更多生命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器官捐献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爱的传递成为社会的常态,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尊重和传承。(来源中国青年报)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