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土榨花生油常常以“无添加”、“纯天然”为卖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专业人士提醒我们,花生油并非越“土”越健康。实际上,小作坊由于工艺简单、条件欠佳,其生产的花生油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存在致癌物超标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土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由黄曲霉产生的有毒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引发肝癌。广东省茂名市等地的部分小作坊榨取的散装花生油中,就检测出了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情况,其中超标最严重的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4.5倍。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土字号”产品往往与天然、绿色、健康和安全相联系。在广东,许多居民习惯使用花生油作为佐料,而小作坊的土榨花生油因其香味醇厚而备受青睐。这些土榨花生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一些土榨花生油的小作坊,发现生意红火。许多居民表示,相比知名品牌的预包装食用油,本地散装土法压榨的花生油不仅价格更便宜,而且炒菜更香。当提到黄曲霉毒素B1超标问题时,大多数居民表示不了解或持怀疑态度。
有专业背景的网友进行了专业分析和科普。科普作家“云无心”评论道,有些人宁愿选择传统天然的黄曲霉毒素,也不愿接受现代工业的精炼油。发霉并不是肉眼容易判断的,黄曲霉是土壤常见真菌,花生在收获时多少都会带有,保存过程中还会增加。即使采用土法压榨,也无法一一挑拣出发霉的花生。
对此,化工专家“obiwan段誉”表示,现代科技在花生油生产中的应用并非简单的挑拣。在粗油精炼过程中,会用多种工艺除掉,其中最常用的是活性白土吸附法和碱炼法,更先进的是紫外线裂解法。
对于土榨花生油,我们不能仅凭“无添加”、“纯天然”等标签就认为其一定安全健康。在选择食用油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生产工艺、质量认证等方面的信息,确保食品安全。介绍黄曲霉毒素背后的科学真相:专家与消费者指南
在食品安全领域,有一个话题时常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担忧——那就是黄曲霉毒素。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探访专家与监管部门的专业解读。
广东省食品学会的副秘书长、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学教授汪勇为我们揭示了黄曲霉毒素的奥秘。这种毒素实际上是由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的衍生物组成,主要的产生源头是黄曲霉菌。目前已知的多种黄曲霉毒素中,B1类型的毒性尤为显著,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划定为一种强致癌物质。
汪勇教授进一步指出,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不容小觑。急性毒性高,半致死剂量极低,长期低剂量摄入能大大增加患肝癌的风险。这种毒素主要损害人体的肝脏,可能引发肝炎、肝硬化、肝部坏死乃至肝癌等疾病。除了对肝脏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在人体内还有一定的蓄积性,主要通过乳汁、尿液和粪便排出。
研究发现,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花生霉变。每年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造成花生霉变。《花生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防控措施》一文也强调了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油作物之一。
那么,如何降低黄曲霉毒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呢?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建议依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卫生可靠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处购买原料,加强工艺卫生管理,并妥善贮存食品。而对于消费者,最好购买大品牌的花生油,并注意检查标签上的“QS”标志。
汪勇教授还提到,如果能研发出低成本、小型化的黄曲霉毒素去除技术与设备,将极大地利好小作坊加工者和消费者,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这项技术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小型化、易于操作并且成本较低。这需要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家用榨油机,方便消费者自己榨取油脂。汪勇教授指出,这类小型家用榨油机并不科学且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只是简单缩小化设备,得到的油脂产品可能存在某些指标超标的问题。消费者应谨慎选择,避免潜在风险。家用榨油机的挑战与隐忧:小作坊花生油的安全隐患
家用榨油机与工业榨油机相比,虽然方便,但其压力较低,出油率也相对较低,大约有一半的油脂无法被榨出,这无疑是对原料的一种浪费。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能妥善利用榨油后的花生粕,也会引发二次浪费。若原料花生出现霉变,所榨取的油脂则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风险。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让专业和安全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已成为一种消费理念。汪勇指出,家用榨油机所榨取的食用油在安全性上无法与专业的油料加工厂相比。
小作坊的工艺简陋,难以消除安全隐患。在原料选择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小作坊的榨油原料在储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霉变。在茂名等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半开敞式的简易建筑内,生产车间与仓库混为一体,潮湿的环境使得花生原料极易发生霉变。
汪勇介绍,霉变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极为稳定,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难以消除其毒性。虽然有小作坊表示他们会对花生进行人工筛选,去除霉变颗粒,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油脂精炼过程,如碱炼脱酸和吸附脱色等工序,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仍无法去除达标。
被查获的小作坊在存储环境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检察日报》报道中提到,有的小作坊经营者为追求利润,甚至故意购买劣质花生作为榨油原料。在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抽检中,花生油不合格发现率保持在15%左右。广东省的抽检数据也显示,小作坊生产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情况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品牌和产品。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小作坊的生产行为,确保食用油的安全。毕竟,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
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如何识别霉变花生和如何储存油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作坊的生产行为,公众应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以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
家用榨油机虽然方便,但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仍存在挑战。而小作坊的花生油生产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时,应提高警惕,选择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