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东汉时期名臣蔡邕简介:曾封高阳乡侯,世称蔡

东汉王朝,一统中原的辉煌时代,自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结束,历经数代皇帝,共传八世十四帝,长达一百九十五年。这是一个历史留下的壮丽篇章,与西汉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两汉”时代。今天,我们将聚焦于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蔡邕。

蔡邕,字伯喈,生于公元133年,是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的才子。他是东汉时期的名臣,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更是才女之父。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

早年,蔡邕拒绝朝廷的征召之命,而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他历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位,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篆、隶书,其隶书造诣深厚,被誉为“蔡中郎”。他所创的“飞白”书体,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绝妙之书。

蔡邕的生平事迹令人敬仰。他生性至孝,对长辈非常孝顺。当母亲卧病三年时,他不分昼夜地照顾,无论盛夏严冬都未曾解衣带,七十天未曾安睡。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盖屋守墓,一举一动都遵守礼制。他的品行令人赞叹,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未曾分家。

蔡邕师从著名学者胡广,少年时即博学多闻,擅长文学、数术、天文及音乐。他以琴艺得到桓帝的赏识,但拒绝为五侯演奏,选择返回家乡。他在家里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客难》等作品的启发,他汲取百家之言,创作了《释诲》以警惕和自勉。

蔡邕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建宁三年(170年),他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后出任河平县长、郎中,并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他关注国家大事,曾上疏建议废除近禁,并关注民间风俗及地方小事。熹平六年(177年),他上密奏陈说应该施行的七件事,包括明堂月令等。

蔡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品行及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都令人敬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影响,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深探内政得失,洞察民心冷暖

自古以来,明智的君主皆明白内外兼治的重要性。内政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百姓的福祉,而百姓的情绪则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先帝虽聪明圣哲,但仍广泛征求意见,了解政治得失的原因。因灾异频发,更是重视贤良、方正之士的察举,鼓励直言敢谏,以期洞察政治之得失。

近年来,陛下主政以来,连年灾异不断,却未闻朝廷广泛征召贤能。臣认为,应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政策,让大臣们敢于进言,让“政悖德隐”之言无法流行。

访求贤能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称,有人因直言敢谏而被称道。当下朝廷中,竟无忠信受赏之人,反多因诽谤诬蔑而遭祸。群臣缄默,不敢进言。臣认为应提拔如张文般敢于直谏之人,以劝勉忠贞之士,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在于督察不法,检举坏人。然有些人公器私用,枉法曲断。对此,应追定八使,揭发不法之人,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让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即是福,营私舞弊即是祸。如此,灾害的来源也可堵塞。

闻古时铨选官吏,必诸侯推举,名为岁贡。孝武皇帝时,除选举孝廉外,更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名臣辈出,文治武功皆显。至于书画辞赋,虽为小才,但治理国家则需真才实学。陛下初即位时,讲求经术,余暇观文学以休息。然今日棋游非推行教化之本,诸生唯利是图,作文章者众多。臣以为应遵守经训劝喻之言,剔除倡优调笑之语。选拔人才应以经义为本,不可剽窃假冒。

至于县长职务,应勤谨工作,赏罚分明。如今冗散人员充斥,有才能者反被排挤。臣以为才华出众者不应列入冗散人员,有罪者自应判罪。公卿列臣应遵守先帝典章制度,查验真伪以正秩序。

许多人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臣闻孝文皇帝丧服三十六日之令严肃庄重。今虚伪小人非骨肉之亲却表现哀痛思念于陵墓旁假称奉孝实为污秽虚伪之行径。应驱逐虚伪之徒揭露其诈骗行为并重新选拔有德行之人担任太子官员之职以彰显真正之孝道及德行之美德。奏书送上后灵帝亲迎祥气举行辟雍礼仪并改任那些以宣陵孝子为名之人为丞尉以示整顿内政之决心与行动也体现了对德行与真实才能之重视与推崇同时也警示百官应真正履行职责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沽名钓誉追求虚名通过整顿内政与选拔真正有才德之人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并促进百姓福祉之提升体现了君主治理国家之智慧与决心也反映了对于国家未来之殷切期望与责任担当此次整顿不仅是对内政之调整也是对民心之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之深思熟虑布局和策划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君主对于国家治理之决心与智慧以及对于百姓福祉之深切关注与担当责任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内,孔子及其七十二贤的画像跃然壁上。灵帝下诏,命州郡三公举荐英才。有人青云直上成为刺史、太守,有人入朝担任尚书、侍中,更有甚者在朝中封侯赐爵。彼时士人皆以与之为伍为耻。正值妖异现象频现,人心惶惶。

七月,灵帝召集蔡邕、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以及议郎、太史令单飏至金商门,进入崇德殿,命中常侍王甫询问他们对灾异的看法及解决办法。蔡邕深思熟虑后作出了回应。

灵帝特诏询问蔡邕:“近期灾异频发,不知是何缘由。朝廷焦虑,朕亦心悸。群公卿士皆缄默无言,唯你经学深厚,特来请教。你应详述得失,指明为政之道,无需有所顾忌。奏章以皂囊密封,以确保机密。”

蔡邕上奏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频发的原因之一。他弹劾了多位贪赃枉法的官员,并推荐了一些可资商议朝政的人才。灵帝阅览奏章后叹息不已。奏章被曹节泄露,那些被蔡邕奏章所提及的人对他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此前,蔡邕因种种原因与多人不和,他的叔父蔡质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紧张。阳球为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指使人匿名诬告蔡邕及其叔父多次因私事请求刘郃帮忙被拒绝,由此怀恨在心。灵帝下诏质问蔡邕,他在为自己辩解的他与蔡质仍被送入洛阳狱,有关部门建议对他们处以极刑。中常侍吕强怜悯他们的无辜,为蔡邕求情。灵帝想起蔡邕之前的奏章,下令赦免他的死罪,流放至朔方郡,不得因赦令而免罪。

蔡邕在流放期间,遭遇多次刺杀与毒害,但均化险为夷。他在五原安阳县隐居,继续著书立说。灵帝爱惜他的才华,在大赦时准许他返回原籍。正当蔡邕准备启程时,却因一次宴会与王智发生冲突,遭到诬陷,被迫逃往吴会之地,隐居泰山达十二年。

中平六年,董卓专擅朝政,听闻蔡邕之名,征召他入府。尽管蔡邕推辞有病不能前往,但董卓以其权力强迫他应命。蔡邕在府中受到敬重,历任要职。初平元年,他被拜为左中郎将,随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重视蔡邕的才学,常常请他鼓琴助兴。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的许多建议未被采纳。

初平二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询问原因。蔡邕分析了地震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所致。董卓采纳了他的建议,改乘皂盖车。董卓的性格使蔡邕感到担忧,他打算逃离山东地区。

初平三年,董卓被诛后,蔡邕在司徒王允的宴会上无意中谈及董卓,引发王允的怒斥。最终,蔡邕因对董卓的无意缅怀而遭遇不幸。作为忠诚的国家公仆,你竟无动于衷于国家的忧患,反而沉浸于个人的礼遇之中,忘记了应有的操守和职责!当上天降下惩罚,诛杀那些有罪之人时,你竟悲痛欲绝,难道你也与他们同流合污,成了逆贼吗?你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因此你被收押并交给廷尉治罪。面对此情形,你递交辞表表达悔意,请求接受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期继续完成汉史的编撰。尽管大多数人同情你并试图营救你,但最终未能成功。

太尉马日磾听闻此事后,急忙找到王允,劝说道:“伯喈先生是旷世奇才,熟知历史典故,应当让他续写完成汉史,成为一代典籍。他忠诚孝顺的名声素来显著,无罪的指控毫无缘由,杀了他恐怕会丧失我们的威望。”王允却回应道:“过去不杀他,恐怕他会写出毁谤朝廷的书流传后世。如今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人在幼主旁边执笔。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也会让我们受到毁谤和批评。”马日磾无奈离去后向他人坦言:“王允恐怕难以长久执掌大权。有道德的人是国家之根本,写作是传承文化的途径。废弃了根本与传承,岂能长久?”

最终,你在狱中离世,王允后悔不已,但已无法挽回。那时,你年事已高,已达六十岁(某些记载误作六十一岁)。群臣和士人为你的离世无不感到悲痛。

你的死讯传来,著名经学家们无不为之叹息:“汉朝的历史,谁来考定呢?”在你的影响下,兖州、陈留郡间的人们甚至画你的像来纪念你。你的才华和贡献将被后人永远铭记,你的故事将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你的悲剧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国家的兴衰之际,我们更应坚守道德和职责,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