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深圳年内将试点家庭病床服务

吴老先生是南山区的一位居民,今年二月遭遇不幸,因中风昏倒在家中。经过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的全力救治,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终于捡回了一条命。康复之路漫漫,吴老先生的右边身体仍然行动不便,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吴老先生的女儿吴小姐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她表示市人民医院的床位十分紧张,虽然父亲的病情已经稳定,但后续的康复问题仍然让人忧心。回到家中,虽然有保姆照顾,但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她担心耽误了父亲的康复进程。她迫切想知道深圳是否有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是否能让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父亲提供康复治疗。

深圳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城市,今年将开展家庭病床、自费接种疫苗、转介转诊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据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妇社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家庭病床的付费、规范等文件已经草拟完成,待正式出台后即将启动试点。

尽管市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每位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只有短短的17天,但后续的康复期治疗却只能由患者自行回家进行。骨科主任林博文表示,与国外的骨科病房相比,我们的住院周期已经算长的了,但患者得到的正规康复训练却少得多,主要是缺乏后续的衔接。在香港,骨科患者出院后,会有家庭医生完成康复治疗,但在深圳,康复治疗只能靠患者自己进行,缺乏医生的监督指导。

除了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病房出院的病人同样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但绝大多数病人只能回家,由家人或自己进行。据统计,我市办医院的病床使用率高达97.1%,三甲医院的部分科室病床周转率甚至达到150%。这样的数据反映出康复期病人的治疗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深圳在家庭医生服务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已有53个社区开展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共签订了1.4万份协议。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服务的模式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英国家庭医生的数量就占到医生总数的近50%。

家庭病床服务的开展仍面临一些挑战。记者调查发现,人手紧张和没有收费标准是主要制约因素。福田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刘敬文介绍,该区的家庭医生服务项目都是免费的,包括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健康知识的传递与咨询、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指导以及医疗服务的提供与转诊等。对于有需要的病人,还会提供区属各医学专科专家的转介、转诊服务。由于人手不足和缺乏收费标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家庭医生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

下沙社康中心的黄晓慧医生是一位家庭医生,她表示自己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忙碌地提供服务,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以便随时解答居民的疑问。她们还会进行电话随访,为老人、小孩和孕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干预和指导。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她们仍然努力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黄晓慧提到,家庭病床服务因为对医护人员的上门频率要求较高,受制于家庭医生数量的限制而难以广泛展开。这一服务的收费也缺乏统一标准,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扰。

在社康中心为两位特殊病人——糖尿病和中风患者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中,医护人员每周定期上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按照现行规定,每次最多只能收取10元的出诊费。这种收费标准仅仅“略有体现劳务价值”,且没有与社保绑定,患者需自行承担费用,进一步限制了家庭病床服务的推广。

家庭病床服务有望在今年开始试点。市卫人委妇社处负责人表示,相关文件如家庭病床设置门槛和收费标准等已经草拟完成,待有关部门审批后将执行。该负责人强调,开设家庭病床的社康中心必须满足一定的服务能力标准,医护人员如果只能应付基本诊疗服务需求,则不适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病人家庭的卫生条件也必须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病床的费用将来能够通过社保支付,具体支付额度则可能根据病种分析而定。这一消息无疑为家庭病床服务的推广带来了希望。

记者还了解到,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服务的开展,除了需要配套文件的支持,还需要的大量投入。以福田区为例,该区的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经历了资金不足、人员紧张等阶段后,于2010年底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服务计划得以全面展开。

今年,福田区将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的实施范围,到年底将有64家社康中心提供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覆盖70%以上的社区。到2013年,这一服务将覆盖所有社康中心。福田区还将举办家庭医生培训班,扩大家庭医生规模至230人,并建立家庭医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及组建专家支持团队,为家庭病床服务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持。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家庭病床服务在深圳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