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化扩张步伐加快,企业竞相布局全球锂资源市场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锂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各大企业纷纷加快区域化扩张步伐,全球锂资源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非洲市场成为中资企业争夺的“新蓝海”。天华新能、雅化集团、赣锋锂业等企业在尼日利亚、刚果(金)等国家积极签署锂矿开发协议。例如,天华新能在尼日利亚Kebbi州计划投资超2亿美元开发锂矿,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正式投产。非洲锂矿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且政策相对开放,为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南美“锂三角”同样吸引着中资企业的目光。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赣锋锂业运营着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年产能达4万吨碳酸锂。中国企业通过长单协议绑定当地矿企,构建“资源-加工-应用”闭环产业链,以应对锂价波动风险。
而在国内,四川省麦基坦锂矿(亚洲最大锂矿之一)的探矿权招标引发了激烈竞争。宁德时代通过斯诺威矿业成功入围,但面临着来自四川省国资企业的强劲挑战。
二、技术革新驱动资源开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提纯技术和绿色生产布局在锂资源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雅保公司通过吸附提纯技术,使锂矿石价值提升了30倍。受此启发,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引进类似技术,以降低对海外提纯环节的依赖。阿根廷采用直接锂提取(DLE)技术,减少盐田依赖并提高锂回收率,这种技术适用于生态敏感区域。
在绿色生产布局方面,赣锋锂业在阿根廷配套建设太阳能电站,推动“绿电制锂”,实现清洁能源利用。天华新能在非洲项目中也强调环境评估与可持续开发,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经营之中。
三、市场竞争与地缘挑战并存,企业需灵活应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资企业在全球锂矿争夺中面临着国际资本博弈和国内产能过剩风险等多重挑战。
欧美企业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南美锂矿资源来挤压中资份额。南美国家酝酿成立“锂PEC”组织,意图掌握定价权,这对中资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政策风险。
国内部分企业在锂价低迷的形势下业绩波动,但头部企业凭借长协订单和成本控制维持扩张。产能过剩风险仍是行业的一大隐忧。
四、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深远,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中国力量
锂资源的全球布局对于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
中资企业在锂矿开采、提纯、电池制造等环节的全链条布局,彰显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决心与实力。未来,随着地缘政治、技术迭代和产能消化的变化,全球锂资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锂矿争夺中不断创新和协同合作,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全球锂矿争夺战已经全面打响,从单纯资源收购转向技术整合与产业链协同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非洲和南美成为主战场,而国内资源竞争则聚焦于技术门槛与政策壁垒的突破。展望未来,地缘政治、技术迭代和产能消化将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