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下一句(咬定青山不松口的下

咬定青山不松口,其下一句是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出自清朝郑板桥的古诗作品《竹石》。整首诗的意思是,竹子的根牢牢地扎在青山之中,经受着千锤百炼仍然坚韧不拔,无论东西南北的风如何吹打,它都坚定不移。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这种精神,如诗中所言,经受住各种磨难仍然坚定强劲,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学习的品质。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赏析】郑板桥笔下的《竹石图》题诗,是一首充满顽强生命力和坚韧不拔意志的佳作。在诗的世界里,岩竹的形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展现了一种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

诗的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描绘出了一株顽强挺立的翠竹形象。这个“咬”字用得极为生动,不仅表现出竹子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竹子人的性格,一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的精神。接着,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揭示了翠竹傲然挺拔的基础——深深扎根于破裂的岩石之中,道出了其坚韧不屈的根基。

在这首诗中,竹与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种紧密的关系不仅展示了自然中的和谐之美,更寓意着在生活的艰难困苦中,只有根基深厚,才能力量强大,才能如岩竹般顽强生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岩竹的特点。它经受着各种风雨的洗礼,但仍旧坚韧刚劲,岿然不动。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诗人自我人格的象征。在这里,竹子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与风共舞,与石共生,展现了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题画诗的形式,将竹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竹还是石,都形象鲜明,如在眼前。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在于外在的形似,更在于内在的神韵。诗中的每一根岩竹,都灌注了诗人的理想和人个格,透露出一种深远的意蕴。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佳作。郑板桥通过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执著有力的品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生命力。

在这首诗中,郑板桥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与竹子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诗中的竹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自我品格的象征。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不仅让人欣赏到了诗画一体的艺术美感,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