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院事件引发社会热议,公众对医德责任提出强烈质疑,要求严惩涉事医院。深圳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深圳二院的违规收费行为表示严厉批评,称其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已对全市卫生系统发出通报批评。深圳社保局因医保基金监管人员不足,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经过深入调查,深圳二院昨日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据院方透露,此次违规收费事件源于科工作流程的疏漏,特别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药物时,因录入药品的护士工作失误,导致部分患者多支付了费用。院方表示将向受影响的患者返还多收费用,并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以短信、电话方式通知患者办理退费。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护士个人的失误,更反映出医院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据院方估计,涉及的患者约有1000多人,涉及金额达3万多元。虽然院方强调问题并不属于骗保,但市民对此并不买账,纷纷表示无论何种理由,都不能掩盖医院多收费的事实。
此事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市民表示,该事件揭开了医院系统很少被触及的黑幕,对医院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也有市民通过微博和网络论坛表达了对医院药使用及收费的疑虑,质疑医院在药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
对此,金卡(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兴彬表示,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时,依法享有知情权,医院也有义务充分告知患者服务内容及相关情况。若医院存在欺骗行为,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深圳社保局也对此事表示关注,若举报情况属实,将进行责任追究。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深圳二院的一次警示,也是对全市医疗系统的一次警示。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引以为戒,加强内部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重建市民对医疗系统的信任。也呼吁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医疗市场的公平与正义。昨日,深圳市社保局针对深圳二院药物违规使用和收费问题表明了坚决态度,将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深圳二院院长蔡志明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由于药与其他药物采购结算的周期性特点,使得医院难以短时间内发现药收支的出入。
面对医保基金监管的明显漏洞,深圳市社保局回应称,目前深圳医保管理人员严重短缺。尽管全市有1100万医保参保人、1457家定点医药机构,但市、区医保专职管理人员仅71人,聘监督员40人,人均服务参保人人次相当于全国医保工作人员的20倍以上。社保局呼吁并鼓励公众、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深圳公立医院和少有的三甲医院之一,其违规收费问题被南方日报曝光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卫人委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第一时间表明了严肃处理意见。卫人委指出,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科存在重复收费问题,对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害,与深圳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背道而驰。
卫人委决定对深圳第二人民医院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全面配合调查。卫人委强调,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价格和收费规定,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行为。卫人委将加快推行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
对于市民不常接触的药品,一支药物多次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专家表示,如果使用得当、注意感染防控,感染几率实际上非常小。医疗过程中的感染几率与医院的治疗环境直接相关。行业内存在药多次使用的普遍现象,许多儿童用药剂量远低于厂商提供的剂型。在收费方面,医院一般按照一个处方收一次费,患者往往不了解情况。
某医院护士透露,科室截留剩余药品的做法确实存在。多余的药物可能会被分给科室的医生,甚至直接给药商换取现金。深圳某医院手术室护士张小姐表示,药直接由科提取,只要财务不出问题,即使部分药物被截留,医院也很难发现。
对于患者而言,手术过程中的维权问题同样重要。某医院医生表示,确保患者利益的最佳途径就是依靠医生的医德。尽管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但患者仍需关注自身权益,了解医疗知识,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深圳二院药物违规使用和收费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处理并建立长效机制以保障患者权益。市民应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为构建更加安全、公正的医疗环境而努力。手术台上的信任与透明:张小姐的担忧与医院的现实挑战
张小姐曾经历过一次阑尾炎手术,对手术过程中的医疗行为有着深刻的体会。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后,她心中的担忧再次被触动:“是否以后所有的手术,科医生都要当着病人的面,现场拆封药,然后详细说明价格、保质期,再进行药物的抽取,让患者安然进入状态?”张小姐强调,无论手术大小,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他们是将生命托付给了医生,这份信任是弥之贵。
张小姐进一步表示,很少有病人会在手术台上主动询问药的价格和质量,这并非是对医生的不尊重,而是出于对医生的绝对信任。深圳二院科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一信任。医院未告知患者使用的是“二手药”,这不仅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更在事实上增加了市民的就医成本。这种行为,无论是“使用低价药收高价费”还是“多次使用重复收费”,都是对参保人利益的侵害,也让自费就医的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对于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来说,他们该如何自我防范?深圳两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科负责人表示,这几乎是一个从技术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唯一能确保患者利益的,就是医生的医德。一位科负责人坦言:“如果医生在过程中做手脚,即使让患者亲眼看到药物的拆封过程,他们也很难分辨。大部分的医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良心过不去。”在深圳的现实中,尽管监管制度和惩罚措施已经相对完善,但真正能保障患者利益的仍是医生的职业操守。
医院内的骗保、骗药行为并非个例,深圳二院只是众多医院中诈骗行为的一个缩影。如何确保医疗行为的透明与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不仅是深圳面临的挑战,也是全国医疗系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追求医疗技术进步的我们更应关注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让信任重回医患之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透明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