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涉诈人员对儿童电话手表下手了

警惕儿童电话手表背后的诈骗陷阱

近期,诈骗分子愈发狡猾,开始利用儿童电话手表作为新的作案工具,针对无辜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诈骗活动。对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其作案手法,明确防范要点,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一、诈骗分子的狡猾手法:

1. 搭讪窃取电话卡:

这些不法分子常常选择在校门口、广场等儿童频繁出没的地方进行作案。他们通过接近儿童,以各种理由如手机没电或欠费为由,借用电话手表拨打电话,趁孩子不备,迅速取走电话卡。更有甚者,会直接替换掉孩子的电话卡为废卡。

2. 利用电话卡实施诈骗:

被盗的电话卡往往被用于搭建GOIP设备,这种设备可以虚拟拨号,与境外的诈骗团伙相互勾结,进行大量的诈骗电话拨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被盗的多为家长的副卡,一旦异常使用,主卡也可能被运营商关停。

二、诈骗带来的严重后果:

1. 主卡连带风险:

如果副卡被用于非法活动,不仅副卡会被关停,连家长的主卡也可能受到波及,被运营商列入不良库。

2. 法律风险:

如果被盗的电话卡被用于犯罪活动,那么持卡人或监护人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和连带责任。

三、如何有效防范:

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家长应该提醒孩子,不要轻易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特别是那些突然接近并求助的陌生人。如果遇到有人强借或偷抢电话卡,应立即报警并告知家长。

2. 技术防护:

为电话手表设置PIN码,防止被他人轻易使用。定期检查孩子的电话手表,确保没有安装任何高风险软件,如“纸飞机”“密聊猫”等。

3. 应急处理:

一旦电话卡丢失,应立即挂失并注销,避免被他人滥用。

四、典型案例警示:

2024年8月,四川乐山警方成功破获一起涉及儿童电话手表的诈骗案件。4名涉诈人员通过搭讪儿童,窃取电话卡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通话通道。类似案件在湖北、湖南等地也屡屡发生,作案对象主要是8-12岁的儿童。

家长们,警钟长鸣!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定期与孩子沟通防诈知识,避免因一时的疏忽导致财产损失或法律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