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属集体户口与双军人两地分居的问题
作者:南政两会评论团 郭领领
两会前夕,关于制定《军人权益保障法》的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火箭军人大代表梁晓婧的呼声,为维护好“最可爱的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广大官兵的热烈点赞。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赵俊兰的一篇《呼吁尽快建立军人家庭援助体系以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的文章,也在各大媒体引发广泛讨论。这充分体现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圈,对军人家庭问题的认识正日益深化,其中双军人的两地分居问题更是成为焦点。
一位军嫂曾在网络上发帖:“为什么军官调动工作地点如此困难?”她道出了异地婚姻的艰辛与一人生活的苦涩。尤其是在怀孕、生产等特殊时期,她们往往需要独自面对产检、工作、烹饪、就医等多重压力,而丈夫虽心疼却难以在身边照顾,工作调动又面临诸多困难。
在我国,女军人的比例仅占全军总人数的不足5%,除去义务兵,女士官及女干部的数量更是有限。双军人家庭在数量上已属不多,异地双军人家庭更是少数。但由于工作性质和其他原因的限制,异地双军人调到同一地点的政策保障尚显不足。有些单位在分配住房时,甚至只有本单位的双军人才有加分优势。
《XX报》曾对军营中的“双军人”进行过一次盘点,标题为《奉献牺牲与甜蜜幸福》。军情观察网也曾报道过双军人家庭背后的故事,其中不乏心酸、不易、分居、守望等字眼。似乎媒体报道中,异地双军人的生活除了被描述为“艰难”外,便是被歌颂为“悲壮”。
笔者认为,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军人安心服役的精神动力,更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对于双军人分居两地的情况,除了高度肯定他们的无私奉献外,有关部门更应积极创造条件,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和保护。例如,针对军人家属的集体户口问题,是否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军属在一定条件下享受与普通家庭相同的待遇?对于双军人分居的问题,是否可以增加调动政策的灵活性,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的问题。
对于双军人分居的补助问题,相关部门也应予以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军人的福利待遇和保障制度也应与时俱进。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居补助政策,为双军人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军人家庭问题尤其是双军人的分居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为军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服役、幸福生活。我们也应该高度关注并不断完善军人的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