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夫妻乘地铁回母校捐了一个亿

陈晓明与何佩鑫夫妇,复旦大学1973级化学系的杰出校友,以他们的朴素作风和慷慨善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报道:

一、捐赠之旅的开启

2019年12月,陈晓明与何佩鑫夫妇共同捐赠了1亿元,设立了“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这笔巨额捐赠是为了资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继续追求学业梦想。令人感动的是,这对夫妇在捐赠完成后选择乘坐地铁离开,全程保持低调。他们的善举源于自身的经历,两人都曾从农村走出,考入复旦并留校任教,深知教育对于贫困孩子的重要性。

二、人物背景

陈晓明来自贵州,何佩鑫来自吉林,两人都是农村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考入复旦大学并留校任教。1980年代,他们赴美深造,之后于1994年创办CH仪器公司,专注于电化学仪器的研发。多年来,他们一直积极回馈社会。早在2012年,他们就曾捐赠100万美元支持复旦书院的建设。

三、捐赠的深远影响

陈晓明夫妇的捐赠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影响深远。截至2025年,他们的基金将累计资助本科生超过0人、研究生超过5000人。其中,2019级学生皇甫勃涛受到资助后,不仅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在2024年获得了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另一位2024级新生何瑞傲雪借助陈晓明夫妇的助学金,成功尝试跨学科双学位项目。受助学生们对陈晓明夫妇的慷慨之举充满感激,他们撰写的590封感谢信,共计40万字,其中“努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体现了正向激励的效应。

四、生活态度的典范

陈晓明夫妇不仅在捐赠上展现出了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朴素作风的典范。即使捐赠后,他们依然坚持乘坐公共交通,带外孙游玩时更是选择步行。他们认为“做普通人是本分”,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后代适应简朴的生活方式。

这对伉俪通过他们的行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教育情怀。他们的“低调捐赠+持续关怀”模式,不仅给予了贫困学生巨大的帮助,更激发了社会对教育公益的关注与参与。陈晓明与何佩鑫夫妇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敬佩。他们的善举和朴素作风,将成为永恒的典范,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