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践行大食物观端稳中国饭碗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与满足多元化食物需求的战略路径

面对我国资源禀赋的独特性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需求,践行大食物观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并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食物需求,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协同发力:

一、夯实粮食稳产增产之基

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石稳固,我们首先要明确粮食产量目标,并致力于通过盐碱地开发、耕地保护等措施挖掘增产潜力。以白城市为例,他们计划到2035年开发347万亩盐碱地,这不仅将大幅提升粮食产能,而且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科技的赋能也至关重要,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主攻单产和品质的提升,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迈上了75%的新台阶。

二、拓展生态资源开发之空间

我们应当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理念落地。以白城市为例,通过生态养殖,不仅为吉林省贡献了40%的肉羊、50%的奶牛,还提供了最多的淡水鱼。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构建“大农业观”,统筹种植业与养殖业,推进种养循环模式,最大程度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推进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我们需要适应这一需求,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例如,徐州农科院培育的50余个甘薯品种,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支撑了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我们还需要加强食物节约减损,通过科技手段减少储运损耗,并倡导全社会形成节约的风尚。

四、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

政策是引导,创新是动力。我们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党政同责,压实地方责任,确保各地区都能扛稳粮食安全之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我们还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种业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例如,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库保存的1800余份种质资源,为品种选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真正实现“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更是为了保障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