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多平台回应刑满释放人员变励志网红

一、平台处置与审核机制的深化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各大平台对内容的管理与审核力度持续加强。近期,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一项专项排查行动,针对违规账号及内容进行大力整治。截至2023年1月21日,已处置违规账号高达222个,清理掉违规内容3345条,同时下架了涉及炫耀服刑经历、利用“服刑梗”营销等问题的相关话题共207个。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对于以“刑满释放”为噱头的不当营销行为进行了坚决打击。不仅封禁了相关账号的直播和带货权限,还删除了所有违规信息,确保了平台内容的健康与正向。

在账户信息审核方面,平台也进行了强化管理。对于账号头像、昵称、简介等基本信息,一旦含有“刑满释放”“出狱”等表述,平台将强制重置用户资料并限制其修改权限7天。短视频内容需要经过人工审核和专项识别模型筛查,而直播内容更是被纳入人工监播序列,并上线了风控模型以实时拦截任何违规行为。

二、专项行动与政策规范的深化实施

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中央网信办自2023年1月18日起开展了一个月的网络环境整治行动。此次行动的重点是查处那些炫耀服刑经历、美化服刑生活的“励志网红”。广电总局也明确要求网络视听平台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决禁止违法失德人员利用直播发声出镜。

在专家与司法观点方面,中国政法大学专家朱巍教授指出,主播作为公共形象需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而那些将刑满释放作为流量卖点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导向要求。另一方面,福建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的林敏明教官认为,我们需要抵制利用服刑经历炒作的现象,但同时也要重视刑释人员的正当就业问题。

三、争议与反思的深化

部分刑释人员选择以“浪子回头”的人设来吸引流量,甚至隐瞒自己的犯罪前科。这种行为引发了公众对道德底线与法律规范的质疑。网友们普遍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还可能误导社会价值观,让人们对正义和法律产生误解。

以上所述的措施与讨论,充分展现了平台与监管部门在面临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以及个体就业需求之间的复杂考量。在严格管理的如何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地处理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的。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