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俄军内部纷争已经演化为一场复杂的内讧风波,牵涉多方军事力量的矛盾、高层指挥体系的争议,以及国内舆论的压力。这场风波的具体表现,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一、军事力量派系矛盾激化
瓦格纳集团与正规军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瓦格纳雇佣兵多次公开指责俄国防部在弹药供应上克扣,导致前线伤亡惨重。普里戈津的怒斥视频,将矛盾从后勤纠纷推向了公开对立。同年6月,瓦格纳在撤退途中遭遇俄军伏击,双方爆发激烈火拼,可见派系间的敌意已经深入。车臣部队与瓦格纳之间也围绕着利益展开争夺,尤其是巴赫穆特战役后,车臣部队接管阵地引发了瓦格纳的不满和抗议。
二、高层指挥体系信任危机
军方领导层的能力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俄前副总统鲁茨科伊批评国防部高官缺乏实战经验,导致战略部署失误频发。一些退役将领和杜马议员也公开指责国防部“撒谎成性”,指责其指挥混乱加剧了前线的溃败。地方代理人公开要求追责,进一步削弱了国防部的公信力。这种信任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层指挥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内讧对战场态势的连锁影响
内讧不仅加剧了防御漏洞的出现,巴赫穆特防线多次被乌军突破,而且导致了士气与动员机制的受损。士兵厌战情绪加剧,逃兵现象激增。前线的败退与国内反战舆论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削弱了俄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这些影响使得原本复杂的战场态势更加难以预料和应对。
四、普京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普京采取了选择性沉默与间接管控的策略。克里姆林宫对瓦格纳与车臣的冲突并未直接干预,而是通过“特别军事行动”框架进行回避。普京也试图通过平衡派系利益来缓和矛盾,例如通过轮换驻防、调整战区指挥权等方式分散矛盾焦点。派系利益分歧和指挥信任危机仍然是俄军稳定性的长期隐患。
俄军的内讧风波是军事资源分配失衡、指挥体系僵化以及战场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风波不仅对俄军的战斗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俄罗斯的国内外形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普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和矛盾,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俄罗斯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