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全新劳动教育课程,烹饪技能成为重点
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教育部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将烹饪技能纳入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这一改革旨在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独立性和生活技能。以下是具体的学段划分与技能要求:
一、学段划分与技能要求
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朋友们来说,每一学段都有独特的烹饪任务:
1. 1~2年级(第一学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将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并学会垃圾分类等基础劳动。
2. 3~4年级(第二学段)
步入这一学段的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凉拌菜、拼盘,并掌握蒸、煮的基本方法。他们开始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到家庭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中。
3. 5~6年级(第三学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将尝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炖汤等,并设计营养食谱。他们还将体验种植蔬菜或饲养家禽,初步了解农业生产劳动的乐趣。
4. 7~9年级(第四学段)
进入这一学段的孩子们需要独立完成一日三餐中的3~4道菜,掌握烹饪与营养搭配技能。他们还将参与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等生产劳动实践。
二、课程目标与争议
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政策发布后,社会各界对此展开了热议。部分家长担心实际操作可能流于形式,但也有许多人对这一政策表示支持,认为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性。
三、实施范围与延伸
此次推出的劳动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每周都将安排不少于1课时的学习时间。除烹饪外,课程还包括修理家电、种植养殖等技能。不同地区还将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如组合盆栽、稻田养殖等。这项政策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实施效果仍需长期的观察与调整。
如此生动且深入人心的教育改革,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身实践、感受生活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代孩子们在劳动教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