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医疗时代已经来临,再也不用为每一家医院配备一本病历或一张就诊卡了。卫生部最近推出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这是一项重大的医疗改革。全新的“居民健康卡”,集就诊卡、结算卡、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多项功能于一身,近期将在河南省、辽宁省锦州市、广东省佛山市等地试点发行,标志着全国就医“一卡通”正在逐步实现。
那么,这张神奇的居民健康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又如何能改善我们的就医体验,保护我们的健康呢?卫生部副部长尹力为我们详细解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问:发放居民健康卡将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哪些便利?
答:居民健康卡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它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费用结算等。这张卡有利于转变原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
记者问:居民健康卡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居民健康卡主要有四大功能。首先是身份识别;其次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全国就医一卡通;第三,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还有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用于金融结算等。
记者问:居民健康卡的发放范围有多广?办卡是否要收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制卡经费、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按照“主导,多方筹资”的原则解决。补办居民健康卡的成本经费由居民承担。
关于居民健康卡如何确保居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尹力解释道,居民健康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级密钥管理体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强化居民健康卡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个人信息的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问:居民健康卡如何实现跨区域费用结算?
答: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可以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这张卡在全国卫生络没有完全联通的情况下,可以存储身份识别数据、基础健康信息、管理数据、费用结算信息等,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本地结算费用的需要。待将来卫生络和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后,可以实现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居民健康卡的推出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将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我们期待这个全新的医疗时代,期待居民健康卡为我们带来的更多便利和福利。卫生部及其下属机构在居民健康卡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责与地方发行条件
卫生部作为主导,制定居民健康卡的标准规范,确保产品的准入检测,并对卡的发行及应用进行授权管理。除此之外,卫生部还负责建设居民健康卡的密钥体系、国家级密钥系统(安全模块)以及卡管理系统,并分配居民健康卡受理终端的统一标识号。这些工作都是为了确保居民健康卡的规范、安全、有效发行和应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则负责管理本省(区、市)的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工作。在发行过程中,需要招标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并上报工作方案及发行计划,经过卫生部的审核通过后才能实施。对于初次制卡、更换供卡厂商和产品等,都需要通过正式制卡环境先行制作测试卡,经过卫生部的测试审核后,方可正式制作发放。这不仅保证了卡片的质量,更是对居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负责。
至于地方发行和应用居民健康卡,应具备一系列的条件。需要明确发行、管理居民健康卡的服务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确保资金、设备和业务用房等保障措施到位。地方需要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明确居民健康卡的申领、挂失、补发、注销等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掌握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的具体办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地方应具备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并按照卫生部要求建立本地区密钥与卡管理系统,同时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
关于卡片制作机构的资质,必须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规定,包括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等,并由卫生部负责审核公布,以确保居民健康卡的制作质量和信息安全。
从卫生部的统筹到省级的管理,再到基层的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居民健康卡的顺利、安全发行和应用,为居民的卫生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