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天津食安办称媒体炒作“注胶虾”

《法制日报》记者于2月23日下午致电天津市工商局,询问关于查处“注胶虾”的进展。该局新闻中心的卢主任透露,近日市内相关部门正在紧急商讨对策。天津市工商局随后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情况汇报,显示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始以来,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96人次,检查了1657个市场和水产品经营者7475户次,查获疑似“注胶虾”达22.55公斤。

此前,《法制日报》以《天津“注胶虾”事件真相调查》为题,报道了天津水产市场“注胶虾”的泛滥现象。据商户透露,在疯狂时期,大商家一天能注入数万斤胶质物质。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不法商户还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注胶。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的明胶生产商也证实,他们经常向山东、天津等地的水产商供应明胶。

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天即有近200家媒体及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评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尽管“注胶虾”问题在7年前已进入当地执法部门的监管视野,并进行了多次整治行动,但这种现象依然频繁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这表明,我们尚未建立一个长效、完善的监管机制。

在“注胶虾”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迅速采取行动,发布新闻称将采取果断措施查处。从2月15日至24日,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清查行动。动员全市的检测力量、机构和专家骨干加大检测力度,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天津市食安办还强调要依靠公安部门,形成打击合力,彻底查清源头,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但在王顶堤水产市场,总经理陈孟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未发现有注胶行为或售卖“注胶虾”的行为。但随后从天津市工商局的官方网站消息显示,已经查获的疑似“注胶虾”是从该市场流出的,这似乎与陈孟龙的表态存在矛盾。

至于“注胶虾”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至今仍是公众心中的最大疑团。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是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媒体尝试寻找相关的检测机构对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进行检测,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均表示无法检测,因为没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为此,天津市食安办曾召集多单位专家进行研究,但专家们认为目前对“注胶虾”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在这个充满疑虑的时刻,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检测标准,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也期待广大商户能够诚信经营,不为一时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注胶虾”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判断虾中是否添加了除虾本身以外的物质,这是最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一旦发现添加行为,即可认定为违法违规。根据“注胶虾”中可能添加的明胶和琼脂等物质的不同特性,采用加热或水煮等方式进行鉴别。组织实验室开展实验性检测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充分展示了专家们的智慧和责任心。

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崔春明对此表示强烈支持:“对于‘注胶虾’,我们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检测,肉眼就能分辨是否注射了异物。任何注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一旦发现,将依法严惩。”这种坚决的态度让人安心。一些水产批发商也透露,同行中一眼就能识别出哪些是“注胶虾”,这说明监管部门和市场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注胶虾”问题的存在已经多年,并非简单的检测难题所致。其中涉及到一些微妙的因素。天津市食安办、工商部门以及市场方面承认,“注胶虾”早已进入监管部门的视野。紧急通知的下发显示了对问题的重视,但执行力度和效果却受到一些质疑。批发商陈敏的话透露出一种担忧:“如果像现在这样只是简单地走走看看,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她认为,真正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发动社会力量,实行有奖举报,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监督氛围。

事实上,市民对“注胶虾”的举报和投诉并不少,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天津市食安办在应对这一问题时的态度却让人产生疑虑。一条报道专家研究检测方法的消息中使用了“炒作”一词,让人不禁猜测其对社会监督的真实态度。这让公众担忧,“注胶虾”问题是否会像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最终不了了之。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真正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我们也希望媒体能够持续跟进报道,让公众了解问题的进展和解决方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宝马745价格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