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联想集团科创板上市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从9月30日的申请受理到10月8日晚间的撤回公告,仅仅一个工作日,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许多网友都对这一事件表达了强烈的关注,他们担心如果联想集团成功上市,可能会对科创板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对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历史,人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是一个曾经由纯粹的国资控股的企业,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很多人想了解这背后的故事,想要知道国资的原始股权到底落到了何处。
让我们回顾一下联想集团的历史。最初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是由中科院100%持股的。在成立之初,该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出资,注册资金130万元。当时的领导团队包括曾茂朝、王树和、柳传志等人,其中倪光南作为技术骨干,对联想系列产品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IT行业的繁荣,联想控股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形成了IT、投资、地产等多元化经营格局。与此其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变革年代,联想控股的控股权发生了变化。中国科学院在2009年通过北京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方式,将其所持联想控股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泛海控股集团。转让完成后,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尽管中科院仍是联想控股的重要股东,但其他股东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这种股权结构的变革对联想控股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股权结构下,联想控股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相关资料显示,其在2008年至2010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业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涵盖了计算机制造、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随着柳传志的掌舵,联想控股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股权变革之旅。这场变革,既是对企业未来的,也是对高管和员工权益的重新界定。
2010年9月27日,柳传志等七位联想精英——蔡金芳、朱立南、李旻、曾茂朝等人,在北京创立了北京联持志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起点,他们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相继成立了十四家以数字区分的“联持会”,如“联持会拾肆”、“联持会壹拾伍”等。这些联持会的股东,主要由当时在职的公司高管和部分员工组成。
不久后,这些联持会共同成立了北京联持志远管理咨询中心。柳传志等人创立的联持志同,担任了这一咨询中心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紧接着,在成立后的第二天,联持志远与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签订《合并协议书》,完成了对职工持股会的吸收合并。这一变革使得职工持股会的股份,被完全整合到了高管层和员工个人持股的公司——联持志远。
在这之中,最大的联持会为“北京联持会拾伍管理咨询中心”,持股比例为11.71%。柳传志作为该联持会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2.14%。随后的几年里,泛海控股将部分股权陆续转让给了柳传志等自然人,以及联恒永信等高管持股公司。转让完成后,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管及高管持股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了44%,超过了中科院的36%。
联想控股也在香港成功上市,国内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应发生了变化。虽然中科院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联想控股仍然保持着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而这次试图在科创板上市的,是联想集团。在联想控股的顶层平台上,数百家公司受到控制,而联想集团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级子公司。尽管联想控股对联想集团有直接和间接的持股,但从董事会的构成来看,似乎已经淡去了中科院的印迹。在9名董事中,没有一位出自于中科院,而杨元庆作为单一最大个人股东,领导着这支团队。
近年来,联想集团的行事风格似乎真的没有实际控制人。无论是5G投票事件还是其他争议话题,都显示出一个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特征。从高管的天价薪酬来看,似乎又有实际控制人的影子。如果没有实际控制人指导并推动薪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薪酬是不可能达到的。据招股书显示,最近两个年度联想集团高管人员的薪酬总额超过9亿元人民币。这些高管人员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
联想控股及旗下的联想集团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股权变革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高管和员工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体现。虽然市场上有各种声音和争议,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家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企业。联想集团的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力量可谓群星璀璨。目前,集团共有9名董事、13位高级管理人员和7名核心技术人员,总计29人。这个精英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以他们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为联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平均每人年薪高达3000多万。
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已退休的企业教父柳传志老先生。虽然他已退休,但仍担任联想控股的名誉董事长和联想集团的名誉主席。凭借着这两个名誉职位,柳老先生本财年从联想集团领取了高达317.3万美元的薪酬,从联想控股更是领取了7603万元人民币。退休之后,还能年收入上亿元,这无疑是柳老先生卓越领导力和深远影响力的体现。
除了柳传志,联想集团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杨元庆的年薪也是令人瞩目的。他在联想集团的年薪高达2616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应该在1.5亿元以上。但这只是他年收入的一部分,联想集团近年来的分红也极为丰厚。据估算,杨元庆通过持股获得的分红收入也极为可观。
这次联想集团在科创板的历程虽然以近乎喜剧的方式结束,但对于联想和整个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管理层的明智决策和精准执行,再次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和智慧。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启示。
观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版权问题,请直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有任何建议或观点,欢迎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认真倾听并尽力回复。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