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天书奇谭4K纪念版今日正式定档11月5日

图说:《天书奇谭》 官方图 下同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树忱、钱运达执导,丁建华、毕克等配音的中国经典动画《天书奇谭》即将首登银幕,经过修复的《天书奇谭 4K纪念版》今日正式定档11月5日。

与定档信息一同公布的定档海报,结合电影“天地无私,自有慧光”之意,蛋生张开双臂奔向天际,追逐光与希望。该片时隔38年首次登陆大银幕,既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创作,也是一轮国产动画电影创作道路上的新启发。

民族艺术,中国之美

《天书奇谭4K纪念版》定档海报画面生动大气,庄重雅致,尽显中国风格与东方神韵。海报中,蛋生与袁公惜别,蛋生象征信仰火种不灭,袁公则象征着永存的希望。人类信仰的火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追寻光与希望的征程不会因艰难险阻停止前行。

自1983年《天书奇谭》诞生以来,作品凭借深远的艺术造诣和故事内核成为数代人的经典记忆。影片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将天书传给人间,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特伟对影片创作提出“怎么有趣怎么玩,玩到极致”的号召。在此感召下,总导演王树忱、钱运达,造型设计柯明,作曲吴应炬,配音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曹雷、尚华等一众艺术家前辈开启了一段专注奇、趣、美的创作旅程。

《天书奇谭》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艺术元素,汇集了众多民俗意象,如大量采用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小皇帝为之惊叹的“百鸟朝凤”,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可谓一座“民俗大观园”;三只狐狸造型借鉴了戏曲脸谱,令观众过目不忘;影片中的园林、宫殿、庭院、山水,则是遵循“吴门画派”风格,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

影片中独具匠心的人物造型与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奇”、各色人物鲜活立体的“趣”、民族艺术文化荟萃的“美”,使这部带有鲜明民族风的作品,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不容错过的经典。

另辟蹊径,自成一派

《天书奇谭》改编自中国首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最早由罗贯中编次。电影保留了小说中三只狐狸形象,将小说中的蛋子和尚改为善良可爱的少年蛋生;故事主线由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部分故事桥段能够从中国民间故事中找到出处。与当时主流文艺作品塑造的“高大全”人物形象不同,《天书奇谭》着重彰显奇、趣、美的独特审美,与同厂牌经典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并驾齐驱,代表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水准。

该片贡献了超前的立意,不少场景在现代语境之下仍然妙趣横生。例如,白云洞内安装有“摄像头”功能的镜子;具备“复制粘贴“功能的聚宝盆;蛋生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等等。电影开场,片名“天书奇谭”四字蓝黑背景图案呈现出流动融合的“特效”,令观众拍手称奇。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创作者将蓝黑油漆倒入盆中,加入溶剂使油漆产生“流动”的化学反应,由此拍摄出这段奇妙的“特效”场景。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宽松的创作环境,给予老一辈动画人充分的发挥空间,最终诞生了这部国产动画佳作。

匠心修复,代代传承

《天书奇谭》主创阵容强大,集结了老一辈优秀动画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王树忱、钱运达,分别留学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是动画美术专业毕业的科班人才,前者创作了《哪吒闹海》(编剧、导演)、《山水情》(编剧)等,后者导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邋遢大王奇遇记》等脍炙人口的国产动画。造型设计柯明曾任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代表作有《曹冲称象》《荷花灯》《金瓜儿银豆儿》等。作曲吴应炬被称为“中国美术界配乐高手”,曾为《大闹天宫》《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国产动画配乐。

主人公蛋生配音演员丁建华有“译制片公主”美称,曾为《廊桥遗梦》《追捕》等译制片之中的女主角配音。在电影《天书奇谭》中,丁建华将蛋生的淳朴天真演绎得飞扬灵动。另外还有毕克(饰 袁公)、苏秀(饰 老狐狸)、程晓桦(饰 美女狐狸)、施融(饰 独脚狐狸)、曹雷(饰 小皇帝)、尚华(饰 知县)等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均为《天书奇谭》角色赋予了生命力。

作为动画长片,《天书奇谭》的绘制过程充满艰辛。据导演钱运达回忆,画师们用掐秒表对口型的方式来判定角色台词所需时间,以便绘画出角色相应的嘴型。画师们日夜加班,一画三年。

为达到大银幕的观看需求,更好地向观众展现这部国产动画经典,《天书奇谭4K纪念版》经历了漫长的整体修复及数字化过程。首先对原底进行整理,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再扫描至硬盘;然后进入颜色校正、逐帧修复、声音扫描及修复阶段;最后进行声画合成,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基础修复工作。

后续的4K修复工作由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进行,修复团队遵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影片进行去噪、去划痕、色彩增强、超分等处理,过程中不断测试,反复调优,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颗粒感。

声音修复同样经历了精密繁琐的过程,修复师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音乐和音效分离,并力求还原影片原本的声音效果。在此过程中,修复师需要沿着原始素材轨迹,遵循胶片原有的特殊音色,做到不干扰观众对于声音画面的情感与年代记忆;修复师采用上世纪80年代模拟和声器,使配乐音色与原版趋于一致。成功分离至环绕声后的声音素材通过效果器展开,使声场声效最终达到符合现代影院观看的5.1声道效果。38年前,老一辈艺术家创造了它的前世;38年后,许多人一起再次创造了它的今生。(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