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作为诗歌的一个分支,它在韵律和节奏上都遵循着诗歌的一般创作规律。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诗经》就是一部能咏能唱的歌词总集。后人在词的创作上在注重韵律和节奏的,内容上都特别注重情感表达。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成为歌词创作中最最核心的表现内容。
回顾香港华语乐坛数十载,《似是故人来》《K歌之王》《流年》等经典作品在两岸三地脍炙人口。天王空灵的“菲式唱腔”,低沉深情的EASON,无不结系于这个隐藏于星光背后、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文字的“孤独患者”。
林夕出生于1961年的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86年凭借为raidas乐队创作的《吸烟的女人》夺得“ABU亚太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亚军,之后便开始了其光辉的创作生涯。而回顾林夕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80年代为raidas乐队写歌人行,并迅速进入香港词坛主流;90年代初期与“音乐梦工厂”及“滚石唱片”合作,成为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新世纪与众多主流歌手合作,一跃成为香港词界的泰山”。并在2008年年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获得了代表香港乐坛最高的终身荣誉大奖---“金针奖”。硕士专业研究中国新诗的林夕,创作中更加融入了“以诗入词”的理念。时而现实、尖锐、直指人心,时而温存、浪漫、婉转千回。饱读中西文学的他,经常使用西方后现代的创作手法,进而形成了唯美意识流风格的歌词作品。
《富士山下》
谁都只得那双手 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 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觉 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试管里找不到它染污眼眸
前尘硬化像石头 随缘地抛下便逃走
我绝不罕有 往街里绕过一周 我便化乌有
林夕经常通过独白的方式描绘着现代都市人情感。正如弗洛伊德所划分的“清醒的意识”。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副歌部分开诚布公的直切主题。有人说,得到其实就是失去的开始,就像所有情侣的患得患失。如果真的要学会如何最大限度的维系一段感情,就必须曾经了解失去一段感情是什么滋味。林夕说“其实,你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个体的独立,即使朝朝暮暮也无法彻底的拥有一个人,曾经的“浪游雪路”就让它封存在回忆中,“谁能凭爱意让富士山私有”,当你不能够再拥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试管里找不到它染污眼眸”取自英文句子——can not identify sadness through test tube。悲伤不是一种实质的东西,不能从试管里提炼出来,既然如此何不把这种感觉当成是虚构,同样铺垫后文。
“前尘硬化像石头随缘地抛下便逃走”,此处在我看来借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聚散随缘”。《红》中开篇提到“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女娲补天遗剩的顽石动了凡心,请求道士带它“往街里绕过一周”得入红尘,一尝富贵场温柔乡。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我便化为乌有”,一道谶语,万境归空。
改编之《富士山下》
《一丝不挂》
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 过後谁人被遥控於世界尽头
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
这根线其实说到底 谁拿捏在手
不聚不散 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
那时青丝 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但我拖着躯壳 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
仍系於你肩膊 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
然後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中陆(亘)异日又谓师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陆亘的意思是,我一天到晚不受任何俗念的牵挂——大超脱也。
林夕的歌词往往巧妙的将概念隐喻置于歌词之中,串起了流动的意识。情丝,就像盘丝洞的蜘蛛精一样牢牢的缠绕着,变成了“扯线木偶”。“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过後谁人被遥控於世界尽头”,就这样被缠成了一个茧,没有化蝶的浪漫,也许爱本身可爱在于束缚。爱上一个人,就像有了铠甲又像有了软肋,身不由己被牵左右。“这根线其实说到底,谁拿捏在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卑微,受伤的总是爱得更深的那方。“那时青丝,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青丝”在我看来更通“情丝”,不论是线也好丝也罢发也了,时间流逝感情却剪不断理还乱。
歌名“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超凡脱俗,看破红尘。传说,王母娘娘抽走了女儿国国王的情丝,以此来断绝了和玉帝的一段情。《东游记》中吕洞宾修仙历经情劫,不知林夕是否也想“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去找寻他的天上人间。
难度系数太大,副歌部分没有继续写
“我想,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始终也会向往一种流行文化,正如歌词一样,只要写流行歌词的人,能够不纯粹只求流行,把目光放远,才能令流行歌词有其真正流传的价值。”
近年来,林夕“词以载道”的风格也越发明显,深度也愈发趋近禅理。秉承自己的填词理念,将哲学包裹在“糖衣炮弹”里,超越流行迈向高阶。语言摹拟的不仅只是凡人的情感意识,也摹拟出了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里的时空轮回。
改编之《圣诞结》
港台词作者很多,好比方文山。却更多难逃堆砌词藻的意象构建,声律婉约却文过于质。如果把方文山比作柳永、纳兰,林老师则更像苏轼。从社会的横切面入手,从宗教佛经探究,把汹涌情感都缓作地下河。
手植枇杷今已亭亭如盖。
正如林夕新书《你今天末日了没》中所吟
因为有了牵绊/ 走到天边都不觉得在流浪/ 因为有了负担/ 迷失也不至于空荡/ 因为还会心软/ 原则就有了妥协的对象/ 因为相处会有失落/ 一切就没那么像假象/ 因为有遗憾/ 因为我们都敏感/ 因为我们还会紧张/ 因为我们还在乎/ 不满就是圆满/
因为我们还有感情 。